從高空之中鳥瞰,天山山脈在靠近大海方向的餘脈,其高度已經呈一個斷崖式的下降。

不過,這只是相對而言。

在石門關的兩側山壁仍然有七八百丈的高度!

整個石門關,其實是以兩側山壁為“門”。

面對荒漠的那一段城牆修復之後,平均高度可以達到二十餘丈。

這些城磚的風格就非常粗獷了,基本上全都是就地取材的石料,用調製的泥漿,漿砌而成。

魑獸通常具有極強的攀爬能力,一部分還善於打洞。

因此,石門關除了修得特別高之外,還修得特別厚!

甚至有鎮北軍計程車卒調侃石門關像是被放倒了,所以厚度竟然比高度還要多出來一小半。

此外,還在關內的城牆腳設定了幾口聽甕,用於監聽遠處的動靜以及有可能來自地下的挖掘。

此時,幾個專門負責甕聽的盲人正在將遠處蠻族大軍的動靜向身邊的鎮北軍士卒進行彙報。

“至少是十萬騎的規模。”

“現在是正常行軍的速度,跟普通的駝隊速度差不多。”

“應該還有......拋石機或者雲梯之類的大型攻城器械。”

“是的,拋石機或雲梯。不過,那些器械保養得不好,雜音特別大。估計用不了太長的時間就會散架了。”

甕聽的報告很快便匯總到了城牆之上。

三位師帥以及幾位裨將、都尉正站在城牆上。

荒漠之地,極為開闊,大風吹得城牆上的那些火盆的火焰都搖擺不定。

城牆上這些將領的臉色也變得有些陰晴不定。

“蠻族推進到這種距離,早已經在天河邊上完成了修整。隨時可能發起攻城。”

“今晚風大,萬一起了沙暴,對我軍來說可不算是一個好訊息。”

“關內備好的油脂,共有七十餘缸的儲量。大概還可以用旬日左右的時間。”

“最麻煩的還是清水。已經向要塞申請了兩次,都被擋了回來。”

“諸位,現在想那麼多也沒有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守不守得住,打過了,就知道了。”

“是啊!在石門關多消耗一些蠻族的兵力,總好過讓他們在那幾座邊鎮燒殺一番。”

這時,統領石門關的那一位師帥對身邊的親衛吩咐了一聲:“讓上面打幾發夜光彈,看看蠻族現在推進到哪裡了。”

“哦!還有,把城牆上的那些士卒拉上來吧!差不多就行了。”

喏!

親衛應一了聲,取過一支火把,在火盆裡點燃,向著兩側石壁高處分別打出了燈號。

很快,石門關兩側的山壁上各有一塊突出的平臺上,火光亮了起來。

上面影影綽綽的可以看到兩架拋石機已經揭開了油布,調好各處的機括,上油,上弦,裝填好了彈袋。

平臺上的火把向下方傳遞了燈火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