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作賈時賈亦甄!

……

相傳女媧娘娘補天之時,從洪荒各地採集風雷水火土等玉石,熔鍊成天壁,足足用去三萬六千五百塊,唯獨剩下一塊兒,置於大荒山青埂峰下。

雖無人於石上銘刻女媧娘娘的救世功德,但天地卻早有烙印。

也是定數使然,留下的那塊天壁玉石經娘娘熔鍊之後,得天地功德相助通了靈性,它見眾玉石紛紛完成補天使命,唯獨自己材質不堪而落選,便終日裡自怨自艾。

忽有一日,一僧一道聯袂而來,坐於峰下談天說地,提到了紅塵富貴之事,聽得天璧凡心大熾。

“兩位上仙,弟子有禮了!”

“聽得紅塵諸般好,弟子願往那名利場、溫柔鄉走上一遭,也不枉混沌一生。”

“還望兩位上仙大發慈悲之心,送弟子一程。”

它只好口吐人言,向一僧一道請願。

“你可曾想好了?”

“紅塵中雖有些樂事,但好事多磨,到頭來終是一場空,不如不去的好!”

僧道開口勸道,卻顯得十分虛偽。

可是天壁早已被矇蔽了心智,哪裡能想明白這些,直言不會後悔。

頑石生心思凡,正應了那無中生有,靜極生動之意。

二仙便應了它的請求,施展法力將其縮成扇墜大小的玉佩,帶它投向了茫茫苦海。

……

姑蘇城內,最是風流之所。

在這城中有座葫蘆廟,廟裡突然來了個老和尚,還有個老道士。

廟的旁邊住著一戶鄉紳,姓甄字士隱,家中雖不富裕,卻也被鄉里鄉親推舉為望族,稱得上有名有姓的人家。

一日,他在屋中少憩,朦朦朧朧間聽到了老和尚和老道士在交談。

“你攜了這物,欲送往何處?”

“道友放心,如今正有一段風流公案也該了結,就放此物前去投胎經歷一番!”

“哦?此劫又源自何處,落於何地?”

老和尚遂開口道:“說來也稀奇。”

“蓋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生有絳珠草,得赤暇宮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澆灌,脫去草木之體修成女身,終日遊於離恨天外,渴飲灌愁海水為湯,故而五內鬱結一段纏綿不盡之意。”

“恰逢神瑛侍者凡心偶熾,趁此太平盛世,意欲下凡歷劫,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

“那絳珠仙草為報灌溉之情,遂向警幻仙子請求,以一生之淚還他甘露之水,也隨之下界去了。”

道人聽後大為驚奇,“果真罕見,從未聽聞還有還淚之說。趁此良機,你我二人也下界去度化幾個,也算一場功德。”

“道友此言,正合貧僧之意。”

一僧一道拔腿便走。

這些話恰被甄士隱聽了個明白,但不知二人口中的“此物”究竟是哪個,好奇心一起,急忙追趕過去上前見禮。

“兩位仙師在上,恕弟子愚鈍,不能了悟箇中因果,還望二位開示。”

“弟子當洗耳恭聽,以作警醒,免受沉淪之苦。”

“哈哈,天機不可洩露也!”

僧道笑著回應,如忽悠玉璧一般奸詐。

“天機不可洩露乃正理。但此物究竟為何物,可否令弟子一見?”

好奇心不止,如貓兒撓心,他只好再度請求。

“罷了,你們當有一面之緣。”

老和尚將無暇美玉取出交予他的手上,甄士隱接來一看,上面刻著“通靈寶玉”四個字,旁邊還有許多蚊蠅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