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龍虎道門(第1/2頁)
章節報錯
魔星與魔星之間,是相互吸引的。
……
大宋仁宗在位某年,京師瘟疫盛行。
時任宰相趙哲奏請官家,“以禳天災,救濟萬民”。
仁宗當即頒佈政令,一面赦罪於天下,一面修建道觀寺院,準備禳災之事。
不料此舉並未奏效,瘟疫突然轉盛危害更重,上至皇親國戚,下至販夫走卒,無一倖免。
不得已,仁宗只好再召見百官複議。
此時,參知范仲淹出列,為官家排憂解難,獻上妙計。
“以臣愚見,官人可宣龍虎山天師臨朝,在京師修設羅天大醮,奏請天帝恩賜,召回瘟部眾仙家,解了黎民之苦。”
“好,就按卿家說得辦!”
仁宗准奏,並御筆親書草詔一封,賜御香一柱,欽點御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龍虎山宣旨。
洪信當即伏身領了聖命,後又挑選了數十位精兵護衛,當日便離開京師,朝著道門洞天福地而去。
一路快馬加鞭,沒幾日,眾人便抵達龍虎山山腳。
聽聞天使而來,山下大小官員皆出城相迎,為洪太尉接風洗塵,同時差人報知龍虎山上清宮諸多道眾,安排接詔之事。
有皇命加身,洪太尉也不敢太過耽擱。
第二日一早,在眾官員的陪同及諸道士的夾道歡迎下,他終於登上龍虎山,來到上清宮前。
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從,前迎後引,禮數十足,將詔書供奉在了三清殿上。
禮畢之後,洪太尉便問道:“不知天師所在何處?”
住持急忙上前回稟道:“好叫太尉知曉,此代祖師號虛靖天師,乃清高非凡之人,不履紅塵俗世。天師早在山頂處結一茅廬,修真養性呢。”
“哦?如今天子宣召,本太尉該怎樣得見天師真顏?”
“太尉,詔書在此我等也不敢開讀,暫請太尉移步到茶室,咱們從長計議!”
主持不敢輕易替天師做主,只好先拖住太尉大人。
洪太尉倒也沒有拒絕,與眾官一道,先是喝茶,又是吃齋,忙活了小半日。
等全了龍虎山的心意,他才繼續問道:“住持,既然天師就住在山上,何不派人將其請下山來呢?”
“這個……”住持頓時覺得有些難辦了,“祖師雖然在山頂上結廬修行,但是道行卻非同一般,能夠騰雲駕霧御風而行,飄忽間不見蹤影!”
“即便是我等弟子,也難以知曉他老人家的蹤跡,更別提派人請他下山了!”
“這可如何是好啊!如今京師內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天子感民間疾苦,特地派遣下官來此,請天師出山禳災祈福!”
“如今到了山上,卻見不到天師人影,本官又該如何向天子交差,向黎民百姓交差!”
洪太尉一臉的激動,就差破口大罵了。
“既然太尉代天子而來,不妨奉上一點誠心,齋戒沐浴換上布衣,獨身一人帶上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叩拜天師,或許感知到您的誠意,天師自會一見。”住持提出了一個辦法。
“也罷!俺從京師一路素食而來,未曾動過葷腥,可謂誠心至極!”
“住持都這般說了,俺便依言行事,明日天不亮便出發。”
他同意道,說罷,各自回去安歇。
第二日五更時分,洪太尉便起身沐浴,穿上布衣和草鞋,將詔書用黃布包裹了背在身上,手中提著銀爐,銀爐中燃燒著御香,在眾道士的指引下,來到後山小路旁。
“太尉要救萬民於水火,可萬萬不能生出退卻之心!”
臨行前,住持又叮囑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