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流浪(第1/2頁)
章節報錯
小風離開小白龍他們,才真正知道生活的艱難。
對於普通人而言,人生在世,第一條就是為了“吃”。
三天不喝水,人就會死;七天不吃飯,人也會死。
但實際情況是根本用不了三天七天,隨著飢渴的不斷侵襲,人會越來越虛弱,人越虛弱,獲取食物和飲水的機會就越渺茫。
對於流浪的人而言,最簡單活下去的方式,就是乞討。
但小風並不想乞討,他是不願乞討,也是不會,他自覺是個讀書人,就算餓死也不願丟了氣節。
也因此故,在離開小白龍他們之後的三天內,他愣是沒找到任何吃的。
好在天氣開始暖和了,他脫了那件龍肖生父女送的外袍,換了幾個小錢,才買了幾個饅頭吃。
但袍子只有一件,再脫下去可就清潔溜溜了,小風只好急尋其他生計。
也是有點運氣,正在他又餓得有些眼花的時候,他發現了一條小小的河流。
河就有魚,小風的水性現在已算是極佳,再加上可以水下呼吸,又可以暗中視物,這潛入水中抓魚捕蟹,對他來說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
好在身體還有兩分力氣,趁著餘力,他在水中抓了兩尾魚。
因肚子餓得緊他沒有耐心再鑽木生火,第一條魚就被他生吞嚥下。直到恢復了一些精力有了力氣,他才找了些柴火,運用最原始的鑽木取火法,吃了一頓沒鹽沒油的烤魚,但也算是這些天來他最好的一頓。
有了吃,一時間小風就不想離開這條小河。
但河邊夜露太重,呆了兩天,小風就覺身子愈發沉沉,加之長草之中蚊蟲不斷叮咬,他就更是難耐,直到正面碰見野獸經過一夜緊張的對峙之後,小風就再也不敢呆在河邊了。
小風又開始趕路,他經過熟讀醫書,已明白長期露宿野外,陰寒侵襲,遲早會生大病,因此每到天黑,就努力尋找住處。
對於普通人而言,人生在世,第二條就是這個“住”字。
小風每天努力找住處,能遮風擋雨就算是上上之選,所以山寺野廟,破房屋簷,他都能囫圇過上一晚。至於蚊蟲叮咬,什麼被人辱罵驅趕,那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有一天,因住的問題,他還是與人起了衝突。
那是處乞丐們佔領的破廟,乞丐們以有要事為名,要將小風趕了出去。
但廟外正下著大雨,小風就不服地硬槓上來,結果雙方就打在了一起。
對方人多勢眾,小風實在打不過,又突然聽到對方報出丐幫的名號,他情急之下不由報出了樊城小白龍的名號。
沒想到樊城小白龍的名號在這裡也是好使,那乞丐頭目一下子就叫住了眾人,並親自把小風扶了起來,又邀請小風一起參與要事。
到了此時,小風才明白,原來乞丐們的要事,就是吃狗肉。
那乞丐頭目一邊招呼眾人將偷來的狗剝皮烤制,一邊對小風說道:“小白龍那小子我熟得很,去年吳北一帶的丐幫大會我還見過他,禿頭錚亮錚亮的,威風得緊!”
小風不好意思說道:“他的禿頭被我治好了,現在全是頭髮。”
乞丐頭目大吃一驚,橫順拉著小風看了幾眼,直嘆道:“看不出兄弟你還是位神醫,我們這些弟兄夥都有些病痛,還麻煩你幫治治。”
小風也不好推脫,就為眾人診斷起來,隔天又在周圍山間找了些草藥,還真將幾位的一些病痛治好了一些。
那乞丐頭目讚道:“你有這等本事,隨便治兩個病人,吃飯就沒有問題。就像你治小白龍的禿頭,若治的人是富家翁,只怕給的銀子就夠你吃一年半載了。”
這話說得小風大是心動,他正愁生計沒有著落,河流不常有魚就不常有,在山溝裡除了偶爾用石頭打上一兩隻野雞外,其他再想吃上一頓,只是千難萬難。
小風辭別眾丐,就留心起行醫的事情來。
他最早的從醫之旅,其實早就開始了,但結果只能說是成敗參半。
他最開始就治好了龍肖生的外傷,但卻對龍肖生的內傷束手無策,後來又治好的小白龍的禿頭,但又無法治好龍肖生,再到又治好了這幫乞丐的小病,經過這麼多事情,他才明白自己東一鱗西一爪,沒有經過全面的學習,等到用時,才發現片面的知識根本不夠用了。
但活不等人,等自己將全本《醫學札記》學得融會貫通,只怕早就餓死了,還不如先撿最拿手的開始,再一邊學醫,慢慢進步。
於是,小風不知從哪撿來了一塊破布,用自行燒製的黑碳頭在布上寫了“專治禿頭”四個字,開始招搖過市。
可是這一路上,明明看著許多禿頭,卻沒有一個人相信他,就算他想免費你治上一回練練手,那人看他破落樣,也被他嚇跑了。
小風對醫學的理論學得更深了一些,就懷疑起這專治禿頭受眾不廣,於是將招牌改成了“懸壺濟世”。
這四個字,認識的看了,都對他指指點點,頗不以為然;不認識的看了,就算他將字面意思解釋半天,別人也在不停地搖頭不懂。
小風無奈之餘,又急思他計。
難道是沒有精準定位病人群體,撒網太廣只等於無,小風只好改弦易張,將招牌換成了最流行的“風寒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