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有勁,發箭矢飛千步之遙;風有力,致舟船行萬里不止。御物以靈力,而物可從人願而動,驅使於無極間矣。”

小風端坐地上,凝目看去。

《御物之法》只是薄薄的一張紙,但就在這張紙上,雖是蠅頭小字,卻也不過上千字,卻是言淺意深,專講一門奇門絕學,可以運用靈石來驅動車船等機械執行之法。

爺爺所說的接應之人總不到來,小風從希望到失望,再到確實只靠自己,不由另思出海之法,於是苦讀起《御物之法》來。

這《御物之法》最難的一點是畫出御物之陣,只要將法陣刻畫在木船上,再在陣眼中放入靈石,就能產生動力遠航出海。

那伐木造船之法,小風雖沒有做過,不過慢慢做去,逐漸就做成了一隻筏子樣式的小船,最後只要在上邊附上較平整的木板,船就可以徹底成形。

因船是用靈石驅動,也不必講究樣式,所以只是些力氣活。但刻畫陣法,猶如書法繪畫一般,除了苦功,卻非要天賦不成。

沒辦法,小風又進入了一次虛空之境,改變恆力天賦,讓自己有了幾分繪畫天賦。有了天賦,剩下的就是下苦功,小風燒碳為筆,不斷在地上刻畫起來。

至於燒碳的火從何而來,自然是鑽木取火,他經常看到古井村其他小孩暗地裡幹這活計,依葫蘆畫瓢,雖有波折,也不負所望,成功點起了火。

回村的想法,也一直在他腦海中盤旋,不過在三次進入森林,都九死一生,從猛獸口中逃出生天後,他就再也不去嘗試了。

事不過三,爺爺曾經說過,如果過了三次,還硬要逆天妄行,就是與老天作對,老天必定要懲罰他。

小風靜下心來,以地為紙,以碳為筆,勤耕不輟。也不知畫了多少次陣法,只將整個巖上平地畫滿,又用書擦洗掉,然後再畫滿,如此不過再三,終於覺得畫得像模像樣。

小風看著滿地的陣法,他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自豪,心道成功在即,就將法陣刻畫在小船上,在陣眼中放入靈石,念動法決,但船隻隨海浪湧回岸上,那御物陣法沒有半點反響。

小風心中一沉,頓時失落無比,瞬間就想放棄。

沮喪地過了半日,小風又想起對著爺爺立下的誓言,又想起村長扭曲盯著他的臉,暗暗咬牙,又拾起幹勁,用水擦洗掉滿地的陣法,又畫了起來。

三個月之後,小風再一次將法陣畫在舟上,靈石一放入陣法,海風徐來,法陣竟泛起微些光芒。

小風心知御物陣法已成,就急於趕赴目的地,他拿出靈魚巡,按照爺爺所傳方法,將靈魚巡底面開關開啟,拿出一封摺好的信條來。

信上邊字不多,第一條是和接應之人會合後該如何聽命於他,但接引的人並未前來,這一條就沒有什麼用。

再看後邊,又是切切叮囑的語氣,讓他一定要在十八歲前,到達西邊一個叫箭海城的地方,找到一位叫風千刀的人,之後行動,一切聽他吩咐,落款是王凌之三個字。

爺爺果然是叫王凌之,想來自己也應該姓王了。

王風,小風自稱數下,除了對這名字甚不滿意,也有些不確定起來,爺爺叫他也好,教他練字也罷,都是小風兩字,從來沒提及也從未叫過他王風。

小風自我安慰道:“其實小風這名字就不錯,又好記,又親切,應該也好交朋友,以後我還是叫小風吧!”

疑問自解,又有了前進的目標,小風就攜帶著一些果子蝦蟹燈的食物,跨上了出海之路。

此去海路,初出海還不顯,駛出兩三里外後,就覺迷霧大起,四下也看不見光景。小風開始有了一些驚懼,不過開弓沒有回頭箭,小風不斷自我鼓勁,又拿出靈魚巡確定方向,船始終向著西方,以靈石驅陣之法疾馳而去。

小風此舉太過危險,王凌之的本意,本是要讓他和接應之人一起出海,但不料接應之人總不前來,這計劃就泡了湯,直接讓小風啟用了備用計劃。

備用計劃本是讓小風御物之法大成,而正陽功又有小成之後,再御舟出海,但沒想到小風心急之下,那正陽功沒修煉不說,而御物之法也未大成,就冒險出海,差點葬身魚腹之中。

小風出海七日,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那碳筆勾畫出的法陣,雖用了最好的碳,也畫出了最清楚的陣法,卻在波濤之中慢慢侵蝕。

法陣越來越不管作用,走出迷霧之海兩日後,法陣發出的微光就徹底熄滅了,小船隻隨波濤在飄蕩,再也不如之前一般駛去。

小風欲哭無淚,往東西南北看去,陸地還遙遙無望,御物陣法失效,在這茫茫大海之中,人力之小實不過螻蟻而已。

小風雖讀過一些書,天文地理,也懂得不少,但他絕沒想到大海這般大,走了近十日還到不了岸,沮喪之餘,他不由痛定思痛,慨嘆:書上學來終是淺,絕知此事要親行。可惜大海無量,大意輕行,這下親行是有了,卻是以慘重的後果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