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裡點燈的老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夜不點燈!
不知何時開始,村裡就有了這麼一條規矩。
規矩本是人規定的,但規矩定得久了,就賦予了許多神秘的色彩,也形成了不成文的權威。
聽說曾有人在最黑的夜裡點了一盞燈,卻被嚇死在無盡的恐懼之中,至此之後,這規矩更成了深入人心的死規矩,誰也不能違反!
在星月無光的夜裡,村子處在一片靜謐之中。
樹影在風中起伏,濤聲不絕,森林恰似一片大海,村子就像一艘大海上的巨船,在嘩嘩濤聲之中,就像定了錨,任那海水激盪,只是一動不動。
就在這樣的夜裡,卻有那麼一絲亮光,似乎從村子角落的一隅,透了出來。
那是一個偏僻的角落,是一間矮小的茅屋。
那光亮並不顯眼,只有在狂風驟起,吹開茅屋的破蔑敗草時,才能瞅見一丁點。
這小屋確實夠小,長後左右都只有丈餘,屋旁有一棵八人合抱的參天大樹,覆蓋數十丈天空,顯得小屋更小。
小屋本只有一間,卻被強行隔成了兩間。
只見外間的牆上寫著‘妙手回春’幾個歪斜大字,屋中間有張了小桌子,一張凳子擺在裡頭,一張凳子擺在外頭。
看來此間主人的身份是個大夫,是大夫當然要替人看病,這外間正是幫人看病的診室。但這外間如此之小,被這桌子一隔開,屋子又成了兩半,若有人要進裡屋,不是從桌子下邊,就得從桌子上邊,怎麼也不方便,想來是這屋子的主人不怎麼歡迎外人到訪。
裡間也不大,卻是五臟俱全,一張破板床,就基本佔據了大半間屋。
床角有個小書架,上邊卻沒有一本書,只放著些雜物,積著厚厚一層灰。
屋主人出人意料有個其大無比的大箱子,大箱子上有把大銅鎖,銅鎖的構造顯得複雜無比,有十幾道機關,如果沒有鑰匙,就是有能工巧匠前開,只怕也要花上大半天時間才能開啟。
箱子太大,沒有合適的地方放置,只能放在破板床下,若是要將箱子裡的東西取出,就非把床拆開不可。
除了床和書架,床頭還有一張小桌子,那點透出屋出的光亮,就是這小桌上的油燈發出來的。
豆大昏黃的燈光映照之下,只見屋子裡有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老人身著藍衣,披散著頭髮,神情淡然中又顯得落拓不拘。小孩只在垂髫年紀,一張略顯虛胖的臉,面相看上去顯得有些笨拙,但眼珠轉動間,清澈眸子顯得格外清亮,又顯得說不盡的聰慧。
屋裡空閒的地方太少,老人坐在唯一的凳子,小孩不得不盤腿坐在床上。
老人滿臉皺紋,頭髮全白,看樣子,沒有一百歲,也是八九十的年紀。但他看上去雖老,精神卻是矍鑠,捧著一本書正在讀,他張嘴卻沒發出什麼聲音來,只是偷偷默誦一般,像生怕有人在牆根偷聽。
小孩最多不過十一二歲,可能是沒法打理頭髮的緣故,頭髮亂蓬蓬的蓋過耳朵直到肩膀。若是不知情的人看了,也分不清是他是男孩還是女孩。那頭髮用刀割過,只因手藝太差,割的參差不齊,就像狗啃的一樣。
小孩一邊聽老人低誦,只覺瞌睡不斷湧來,一邊勉力支撐,一邊想伸手拿一把的彈弓來玩。
老人雖是低著頭,卻像頭頂長了第三隻眼睛一般,他手迅疾一伸,就打掉了小孩手中的彈弓。老人嘆氣說道:“書到用時方恨少,讀書須趁少年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說著,老人不由嘆了一口氣,他將手中的書遞給了小孩,自己另拿了一本書,默默地看了起來,似乎看得很是入神,兩人再也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