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陛下,不知這養廉銀的數額髮放如何制定?另外,這養廉銀的支取是從太倉,亦或是各部銀庫……”

直到小胖子在沒有任何反對的情況下將‘漲工資’的事情給確定下來後,一眾激動不已的文武官員,這才想起了這養廉銀最為重要的具體發放事宜來。

沒辦法,自洪武二十五年最後一次調整制定了官員俸祿後,這工資已經兩百年沒變動過了。兩百年沒變動過的工資終於漲了,你說能不激動嗎?

“呵呵,諸位愛卿可知,朕為何給這養廉銀取‘養廉’二字?”

沒有理會一眾文武官員最為關心的養廉銀具體發放問題,小胖子卻是話鋒一轉,‘考校’起了眾人這‘養廉’二字的含義來。

“啟稟陛下,末將以為,既然是養廉銀,那自然是說,拿了這銀子就不能再貪汙了吧,嘿嘿!”

面對小胖子如此簡單的問題,這一次不等那些文官開口,一眾武將就已經搶先跳出來搶答了。

“沒錯,既為養廉銀,自然是培養爾等廉潔奉公之用。拿了這筆錢,就不能再貪贓剝民……”

看著殿內一眾文武,小胖也是不由得面色一肅。

“臣等謹記!”

面對小胖子的訓諭,一眾文武官員趕緊躬身稱是。

“至於這養廉銀的發放事宜,朕已經定製成冊,諸位愛卿先看看吧!”

末了,在一眾文武躬身應是之時,小胖子大手一揮,一隊小太監便排捧著一份份扎子走向了殿內眾人。

……

‘嘶,這養廉銀不好拿啊!’

看著手中的扎子,一眾官員,特別是那些文官,一個個先是面色一喜,但隨即卻是個個皺眉苦笑了起來。

原來,這份冊子與其說是養廉銀的發放細則,倒不如說是一份利益‘交換冊’。

雖然在這份冊子中,其中最低的九品官,一年的養廉銀都達到了五百兩。而一品官更是達到了一萬五千兩,但在這個發放標準後面的內容,卻全都是關於這養廉銀的的‘交換條件’。

像其中地方的‘常例’,直接就由原本預設的‘地方補貼’變成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一部分。

要知道,這份‘常例’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就拿海瑞各朝廷彙報的《興革條例》中淳安縣的例子來說,一個並不富庶的淳安縣,每年光是一個縣令的‘常例’銀子收取便達到了兩千五百多兩。

若是再算上縣丞、主薄等其它官員的常例銀,這個數目起碼還要翻上一倍還多。

但現在隨著養廉銀的出現,這‘常例’雖然沒被取消,但卻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減半並充公了,再不是地方官員能夠合法支取的了。

而且隨著地方上‘常例’銀的減半充公,這地方官向京官的‘朝覲’自然也同樣變得不再合法。

另外,除了地方上的這‘常例’變化,在朝廷上,以往各部都有的‘小金庫’,這一次也全部被取消,全部劃歸到了戶部。而沒了各部的‘小金庫’,這貪汙的官員數量,自然也就減少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