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不群的心情很複雜。

雖然早就知道李仲是先天境界,但知道和親眼見到是兩回事。

當他見到李仲輕飄飄的能以自身之力影響到天象時,此等大神通的威力,實在讓他心頭有些難以自持。

他自問在武學之上的努力不遜色於任何人,如今年近五十,躋身宗師榜之中,已是佼佼者。

但相比李仲的年歲和武功,實在是讓人嘆惋。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他以近天命之年,於江湖之中小有名氣,但興復華山派任重而道遠,長路漫漫,難測難尋。

能夠有如此成就已經是他日夜不輟的成果了。

嶽不群看著長身玉立的年輕人,他的心頭從來沒有像如今這般想要變強,如此強烈,幾近扭曲。

兩夥人彼此之間相談默契,氣氛融洽,又是同一個目的地,便一同上路。

這一路行過去,所遇到的江湖人,無一不是往君山趕去,都想湊一湊這份熱鬧。

不過等到了當日,真個能參與其中的,寥寥無幾。

這些人一無過人功力,二無顯赫出身,湊在人群中看個熱鬧便不錯了。

先敬羅衣後敬人,古來如此。

不過即便如此,這些人依舊樂此不疲,萬一能夠得某個高人看中,遇到一個機緣,就可一步登天了。

當然,他們也知道這種機會渺茫。

隨嶽不群一路趕過去,李仲心頭實在佩服。

不管是三教九流、山野閒人,還是名門大派的弟子,嶽不群似乎無人不識。

無論對方是什麼身份,都可以相談默契,沒有諂媚之態,亦無倨傲之姿。

此等心性,實在讓人佩服。

而這一所遇到的江湖人士,聽聞李仲的名字,無一不是大驚失色,紛紛見禮。

以明王府如今的聲勢,如日中天,在天下間首屈一指,他們如何能不歎服。

路上還得到訊息,李或已經帶人前往君山,此刻許是已經到了。

本來說是李仲前去,但暴雨不但阻了行程,還讓他短暫的失去了訊息。

李稷不擔心他的安危,只擔心他一時另有要事,不能及時參加君山大會,萬一惡了丐幫,那可得不償失,便讓李或暫代。

他們一路快馬加鞭,最終在五月二十八日這一天趕到了君山。

君山本只是一座尋常的山峰,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

但因當日南北丐幫幫主在此地爭奪打狗棒,立下比試之約。

這一地頓時變成兩派要地,無論何時都各有弟子駐守。

於是山下便誕生了一處鎮子,名為君山鎮。

裡面大多是丐幫之人,然如今用來接待各地的來往江湖人士。

順著道路前行,遠遠看到鎮子,沒等靠近,就有丐幫弟子上前行禮道:“兩位想必就是華山派嶽掌門和李二公子吧?派中已經打點妥當,請二位跟我們來。”

李仲同嶽不群對視一眼,心中感嘆丐幫訊息果然是天下第一。

論及弟子數量,哪門哪派都無法與丐幫相提並論,尤其是當南北丐幫合二為一的時候。

那弟子簡直遍佈天下,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他們遠道而來的訊息,自然是早被對方知道了,提前打點妥當,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