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亡國難免東莪北上西逃,島上生變李氏內亂互戧(第1/2頁)
章節報錯
洪承疇作為大清的好奴才,也想再為大清找條後路。
可問題是,如今大清真找不到後路了呀。
他滿臉苦澀地道:“陛下,原本除西人所說的美洲外,日本也算是一時之退路。
可自從去年大明與日本簽訂了《江戶條約》,其水師佔據了朝鮮海峽、日本海,我大清通往美洲、日本的退路便都給斷了。
至於往北,想必不用奴才說,陛下也知道不可行。北方酷寒根本養活不了多少人不說,而今黑龍江中游也在明軍掌控下,北方根本不是存國之所。”
“這麼說大清必亡無疑?”多爾袞語氣中滿是不甘。
洪承疇沒說話,表示預設了。
多爾袞其實也認識到了此事,只是難以接受而已。但到了此時此刻,他卻不得不接受了。
沉默了會兒,他嘆口氣道:“大清若亡,可有辦法保住東莪性命,進而為我大清留一分復國的希望?
亨九,此事你好好謀劃,若能得成,朕便任命你和鰲拜為大清的輔政大臣。不,朕任你為大清宰相!”
多爾袞這是準備提前託孤了。
如果有別的路可走,洪承疇才不願意當什麼大清宰相。
問題是沒有。
大明那邊都把他寫上《貳臣傳》中遺臭萬年了,朝野皆罵他為大漢奸,他回到大明怎麼可能有活路?
既然註定要呆在大清這艘將沉的破船上,現在有機會開條小船逃命,他確實該好好謀劃一番。
想了想,他道:“即便是逃命,日本、美洲、南洋也都去不得。
日本去年才攝服於明國軍威,太子(東莪)若是去了日本,恐怕會被日本人抓捕送給明國。
至於美洲,太過遙遠不說,我們畢竟不曾走過,少數人逃亡前往,恐有半路覆滅之憂,更別說這一路上還可能遭遇大明水師。
至於南洋,海路倒是好走些,可海路卻被大明掌控得更緊。太子去南洋,無異於自投羅網。
倒是往北走,或可求得一線生機。”
多爾袞忙問,“怎麼說?”
洪承疇道:“此前奴才看老林子那邊傳來的情報,說是在黑龍江北岸遭遇了羅剎強盜,說明羅剎國已東侵至黑龍江北岸。
若如此,羅剎國遲早會和明軍對上,乃至交戰。因此奴才以為,太子或許可帶人先向北撤,待到了黑龍江北岸,再向西撤。
昔日遼亡金立,耶律大石於西域建立西遼。太子若是帶著精銳部眾逃到西域乃至更西邊的地方,未必不能復國建立西清,再續大清國祚。”
昔日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後,都曾接到瓦剌、葉爾羌來使,高層對西域之事自然是有所瞭解的。
多爾袞知道,在西域以西,還有不少大小國家,紛爭不斷。
大明就算再厲害,能如漢唐一般收取了西域,總不至於像昔日的大蒙古國般攻打到極西之地吧?
大蒙古國畢竟是建立再馬背上的國家,大明在遠征能力上肯定無法與之相比的。
只要西邊還有路可逃,多爾袞相信,以東莪的聰明才智,肯定能存身乃至尋機復國的。
想到這裡,多爾袞便下了決定,道:“既如此,便先讓東莪北撤,轉而西去吧。
此事宜早不宜遲,亨九你幫襯著東莪立刻做準備,爭取五日之內便北上出發。”
洪承疇起身,低下頭道:“若要確保太子西去之路的安全,恐怕除了侍衛營外,還需陛下分一部分正白旗護衛。”
“朕這就寫一封手諭,你拿著去挑選兩千燧發槍兵,以及一千甲兵。
另外,滿蒙朝八旗貴族中,可堪為用者,也任你挑選。
既然無法抵抗明軍,朕留這這些兵馬和人才在身邊也是浪費。若非為了拖延明軍速度,便是全給了東莪也無妨!”
這一刻,多爾袞體現出了一位老父親對女兒深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