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四王子通風報信,閻爾梅思班定遠(第1/2頁)
章節報錯
去年葉爾羌使團來到南京,傳達了葉爾羌汗國向大明稱臣願為藩屬國的請求。
大明這邊說可以同意,但需要葉爾羌歸還此前侵佔的哈密、沙洲等五衛。
這可是小半個吐魯番總督轄地,阿不杜拉哪裡捨得?
即便他捨得,並且這麼做了,在葉爾羌汗國內的威望也會大降。
何況阿不杜拉統治葉爾羌一二十年,威福自用,對外戰爭又多有勝績,正雄心勃勃,哪裡肯輕易交出哈密等五衛?
他雖然透過瓦剌、和碩特汗國以及往來的商旅對大明軍事實力有些瞭解,然“百聞不如一見”,沒親眼見到,總是心存僥倖的。
且在阿不杜拉看來,葉爾羌汗國相比瓦剌和碩特部及和碩特汗國距離大明更遠,若大明軍隊勞師遠征,後勤壓力必然極大。
而葉爾羌在本土作戰,又不像和碩特那樣主動攻打大明,是具有本土優勢的。大明軍隊若真的來攻,未必就能取勝。
既有抗拒大明軍隊的信心,又根本不願意交還哈密等五衛,阿不杜拉便要做出與大明全面敵對的準備。
他首先做的,就是囚禁大明使團眾人,作為人質。
然而親自領隊去過大明的四王子司馬依深知大明之強盛,根本不是葉爾羌可以為敵的。
他多次勸告阿不杜拉無果後,便暗中派人將此事告知了出使葉爾羌的閻爾梅等人。
司馬依本意是讓閻爾梅等人知曉此事後,提前逃出城去,回往大明,這樣他等於賣了閻爾梅乃至大明一個人情。
若是將來大明與葉爾羌開戰,即便葉爾羌戰敗亡國,他也有條後路。
為此,他連通關文牒都準備好了,甚至還差人買通了一位城門守將。
誰知閻爾梅得知此事後,第一念頭卻並非帶著使團倉皇逃回大明,而是想到了一個人——班超,班定遠!
隨後便有了葉爾羌之變···
時間回到約莫一個月前。
葉爾羌國都牙兒幹(明譯,即後世莎車)。
四王子司馬依府邸。
“什麼?”司馬依滿臉驚訝地看著從大明使館傳信回來的心腹僕從,“明國使團不願意逃走?”
僕從點頭。
“你是沒說清楚父汗要囚禁他們為人質,還是沒出示我的手信取得他們信任?”司馬依皺眉問。
僕從滿臉冤枉,道:“主人,我出示了您的手信,也將事情講清楚了,可是明使確實不願意逃走。
準確說,是那位主使閻爾梅不願意帶著使團逃走。”
“到底怎麼回事?閻爾梅為何不願意逃走?”司馬依不解。
“他沒說為什麼,只說請主人您連夜去一趟,有要事相商。”
司馬依聞言露出猶疑神色。
‘我此番給明使通訊,要幫助他們逃走,恐怕經不住細查。既然如此,便送佛送到西,親自去使館一趟,看明使到底什麼打算。’
這麼一想,司馬依當即喬裝打扮了一番,跟心腹僕從兩個在深夜裡來到了大明使館。
】
因為與大明為敵以及囚禁大明是團的事尚且是汗國高層剛商議完的秘事,為避免打草驚蛇,都城中宵禁並不嚴格,所以司馬依很輕鬆就來到了大明使館。
見到主使閻爾梅、副使陸音書後,便唉聲道:“閻主使,你怎麼就不願意逃啊?須知,你們在這裡多耽擱一刻,逃回大明的希望就少一分。
又或者,閻主使信不過我,覺得我是在騙你們?”
“當然不是。”閻爾梅道。
事實上,即便司馬依不派人來傳信,使團今晚也能從別的渠道獲知此訊息——阿不杜拉自以為下了封口令,在王宮中由汗國高層密議的事就不會傳出去。卻不知其已失了人心,王宮亦如同篩子般,根本保不住秘密。
司馬依道:“那閻主使為何不願意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