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徽妍也覺得朱常潤這一路挺過來不容易,在過南洋朱常潤病情最嚴重、幾乎危急性命時,她甚至都後悔帶著朱常潤就藩了。

如今順利抵達惠王領,眼前陸地與身後海洋的景色又是一片絕美,她心情也變得很好。

“父王,等我們惠王領富裕了,女兒便給您建一個佛寺,在從國內請來高僧當主持,讓您有人陪著研讀佛經。”

聽到這話,朱常潤更加高興了,連連點頭道,“好好,真是孤的好女兒,哈哈哈。”

跟朱常潤說了幾句話,朱徽妍就親自去看著登陸之事了。

在惠王領的船隊登陸時,剩餘小部分船隻繼續沿著海岸線向西航行。那是朝廷瀛洲都司最後一個衛,南港衛的船隊。

惠王領西邊有南港衛,東邊有東南衛,倒也不算孤單。

惠王領的海邊主要是平原地形,往內陸去則有丘陵、草原,屬溫帶海洋性氣候,陸地上除了草地、灌木叢,便是由高大樹木組成的森林,土地開闢起來要比炎州島容易得多。

但這裡土地顯然沒有炎州那邊肥沃,即便是種小麥、高粱、玉米,一年也只能種一輪。

朱徽妍自然是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船隊帶來了很多糧食,足夠五千多人吃一年有餘。

若是再加上這邊漁獵所獲得的肉類,採集的野果等,便是吃上兩年也可以的。

這不,登陸時瞧見港口附近魚群眾多,右長史於贊已經分派人手前去打漁了。

再見坤慶公主所推薦的左長史朱之錫將登陸之事指揮得井井有條,朱徽妍便上到惠王座船較高的樓臺上,用雙筒望遠鏡眺望周邊事物。

若是在大明,正是暮春時節,天地間應當一片碧綠。但正如《瀛洲》課所講的一般,此處森林、灌木、草原竟然已經枯黃,赫然處在秋季!

秋高氣爽,倒是適合開闢田地了。

只是不知冬小麥等在秋季種植的農作物來不來得及種植,等完成登陸後她得問問移民中的那些老農。

看完大環境,朱徽妍視線就捕捉到了有些熟悉的身影——袋鼠。

真就如帝君所傳《瀛洲》課中講的那般,袋鼠在瀛洲到處都是。

此前每次登陸時,她都能眺望到岸上袋鼠的蹤跡,甚至一些島上都有袋鼠,也不知它們的祖先是如何漂洋過海去往島上的。

說起來,這些袋鼠並不主動襲擊人,食草而生。作為女子,朱徽妍心裡其實覺得這些袋鼠還挺可愛的。

但作為惠王領的女世子,她卻是在早先的王領會議中,就同意了登陸後組建捕獵隊捕殺袋鼠、製作肉乾的提議。

“鯨!”

船上傳來一陣陣驚呼聲,讓朱徽妍又不由用望遠鏡看向南邊的海面。

只見距離船隊頗遠的地方,好幾道水柱從海面沖天而起,底下則是一道道巨大的身影,赫然是鯨魚。

如果說陸地上無處不在的袋鼠對大明移民來說是一種震撼和驚喜,那麼從瀛洲東部沿海南下開始,一路上不斷見到的各類鯨魚則是另一種震撼和驚喜了。

鯨魚自然要比袋鼠厲害得多,又是海洋中的霸主,但左長史朱之錫在路上就提出了捕鯨的建議。

因為鯨魚除了能提供肉類外,還能提供鯨油、鯨鬚等價值頗高的材料。

但讓朱徽妍給否了。

主要理由是捕鯨太危險——大明只有沿海漁民有在近海捕鯨的經驗。惠王領招募移民時,根本沒有特意去招募這類人才。

她倒是聽說唐王招募的移民中有懂得如何捕鯨的,因為唐王領的移民主要便是來自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

當然,若是有鯨魚在惠王領的海岸擱淺,她也不會阻止大夥兒殺鯨獲利。

幾天之後,惠王領在港口的移民基地也初步成形。

這天太陽西沉時,朱徽妍在王帳召開了一次會議。

參與會議的主要有王府左、右長史,以及親軍統領俞國望、副統領楊尚等人。

“世子,根據移民中的諸多老農觀察判斷,眼下王領正該是種冬小麥的時候,但需早些種,若遲了怕是明年便沒多少收成。

因此屬下建議建屋之事可以稍後,先集中人力開墾田地,種植冬小麥等應季節作物。”負責後勤相關事宜的於贊一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