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便到了昭武八年(1652),正月初八。

開朝當日,朱媺娖便讓禮部有司準備兩件事,定王大婚,以及永王大婚。

訊息傳開後,雖未登報,卻也在南京城引起了一番熱議。

“定王、永王也要大婚了嗎?時間過得可真快呀。”

“陛下登基都七八年了,能不快嗎?”

“不知這兩位大婚朝廷將會如何操辦。”

“崇禎萬歲爺殉國,當今天子只有坤慶公主、定王、永王三位至親,此番兩位親王大婚,肯定會好好操辦。”

“那要花費許多錢吧?”

“花錢多怕什麼?如今朝廷和陛下可都不缺錢。另外如今朝廷採買也公道,不會壓價,咱們南京城裡的商賈說不得要大賺一筆呢。”

“···”

朝野的議論,絲毫沒有影響到定王、永王的大婚準備工作。因為此番為兩人大婚,都是從朱媺娖的內帑中拿錢,不動國庫絲毫。

因為兩場大婚都是大肆操辦,需要採買不少東西,還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南京的經濟。

不過,朱媺娖沒想到的是,她讓兩個弟弟大婚,竟然給自己引來了一樁麻煩事。

初十日,下午。

禮部尚書黃道周求見。

入得武英殿後,他卻是呈上一封奏章。

朱媺娖看了笑道,“什麼奏章竟然需要大宗伯(禮部尚書)親自送來?”

黃道周滿臉嚴肅地道:“乃是關乎我大明安危之重事、秘事,臣身為禮部尚書,不得不奏之。”

朱媺娖沒多想,因為這時候劉珠已經將奏章放到了她面前。

她開啟一看,頓時臉色變了,變得很古怪。

因為黃道周這道奏章主要是陳述皇帝子嗣對大明的重要性,以及明確帝位繼承人對大明的重要性。

內容不算太多,可暗含之意卻很明顯:陛下,您什麼時候生孩子?大明帝位可還沒繼承人呢。

即便是女帝,要跟大臣談起這事,朱媺娖也挺尷尬的。

她輕咳了聲,道:“大宗伯怎麼突然想到上這麼一封奏章?”

黃道周反問,“陛下今年已二十有三了吧?”

朱媺娖道:“不錯,朕虛歲二十三。”

她是1630年陰曆十二月初二出生,嚴格算起來,如今第二十二個生日都沒過呢。

按郝光明那邊的年齡演算法,說二十一歲都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