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松平信綱:阻擊登陸,優勢在我(第1/2頁)
章節報錯
“你說這一代的幕府將軍叫什麼不好,非要叫個家光,可不就要把家業給敗光了了嘛。”
東洋水師提督旗艦江北號上,鄭彩站在指揮室前的平臺上,眺望著遠處的江戶城半笑半吐槽。
對於德川幕府的反應,東洋水師這邊早就做過各種推測,也準備了相應預桉。
李仙根看出德川幕府準備拖延時間,果斷表示要打一場,並非是擅自做主,而是得到東洋水師高層授權的。
事後又用對講機向鄭彩等人做了彙報。
事前推演,鄭彩、閻應元等人都覺得,要想日本接受大明所提的一系列條款,打一下江戶必不可免,所以早就做好了開戰的準備。
鄭彩與閻應元回到指揮室,落座後道:“一個小時候就開打,這一戰要打到什麼程度,幾位可有章程?”
指揮室內有四位軍隊體系的文官。
分別是東洋水師都監(監軍升級版,非宦官職位)盧若騰,都監僉事(副監軍)辜朝薦。
以及東洋水師都參(參謀長)葉翼雲、都參同知(副參謀長)黃錫袞。
聞言,都參葉翼雲道:“我們攻打江戶主要還是為了讓德川幕府同意簽訂協約,而非為了攻佔江戶。
因此,稍後若幕府軍很容易被擊敗,甚至被一戰擊潰,我們便不必尋求攻破江戶,可以再給幕府一次談判機會。
若幕府軍抵抗頑強,我們反而要增加作戰強度,爭取一舉攻破江戶,唯有如此,才能令壓服日本。”
葉翼云為福建廈門人,崇禎十三年進士,在崇禎後期做過地方知縣。
昭武朝,其因剿匪有功被選拔入軍務院系統作為參謀培養,又因頗知水師戰事,便被任命為浙江水師新軍參謀,此番則又因功勞、資歷足夠,被調入東洋水師任都參。
】
葉翼雲的提議是跟下面三位鎮參謀商議後得出的,很符合東洋水師此行目的。
鄭彩聽了卻依舊沒拿主意,而是問:“盧都監怎麼看?”
盧若騰是東洋水師的內政一把手,都監又是正三品文官,相當於軍隊文官體系的“封疆大吏”,所以鄭彩很重視他的意見。
盧若騰1598年生,福建同安人,崇禎十三年進士,在崇禎朝坐到了寧波巡海道僉事,弘光朝更是被授為鳳陽巡撫,因不滿馬士英、阮大鉞等把持朝政,便沒就任。
如果崇禎朝繼續下去,此君本就該是巡撫一級的封疆大吏,資歷是足夠的。因任職寧波巡海道多年,對水師之事也是熟悉的。
但朱媺娖任命其為東洋水師都監的主要原因,卻是因為此君在後世堅定抗清,先在隆武朝督師北伐,後為明鄭出謀劃策,直至病逝於澎湖。
盧若騰長相偏黑,瘦卻不高,如果不是有些儒雅氣質,便和大明沿海的老漁民沒什麼兩樣。
他捋了捋鬍鬚,道:“最好還是在登陸戰中一舉擊潰日軍,儘量避免走到攻城這一步。”
鄭彩又看向閻應元,“皕亨可有意見?”
閻應元道:“我與都監想法相類,儘量避免攻城。並非我軍無力攻城,而是若走到攻城那一步,恐怕不利於戰後談判。”
日本畢竟不算小國,東洋水師雖有三萬多將士,卻也不可能一戰滅其國。
何況他們肩負朝廷旨意,自然要以完成任務為重。
鄭彩見辜朝薦、黃錫袞都沒提出異議,便道:“既如此,登陸戰便依照此策安排吧。”
···
另一邊,幾位幕府高官也不用再爭議戰與不戰了。
明軍要攻打江戶,他們不可能不戰而逃。
好在由昨天至今日已經過去一天多的時間,江戶城外的民眾不是進了城裡,便是轉移到了別處,這讓幕府軍無需再顧忌民眾。
於是負責指揮此戰的松平信綱,集結了三萬幕府軍,分為六大部,準備在江戶碼頭一帶阻擊登陸的明軍。
這其中兩萬軍隊,是在過去的一天多時間中趕來的,都是德川幕府“旗本八萬旗”的一部分,屬於當下日本的一線軍隊。
此外,為了增加己方火力,松平信綱還讓人將江戶城頭八門口徑稍小的紅夷炮給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