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固始汗稱臣求和,昭武帝硃筆理政(第2/2頁)
章節報錯
固始汗原本安排在青海的幾個兒子,在康區的幾個孫子,也只能回到西藏去。
這必然會加劇固始汗一系和達籟、第巴以及藏人貴族之間的衝突。
如此情況下,敗於大明的固始汗能否穩定內部都是個未知數。
即便其能穩住內部,勞心之下,也很可能去世得比後世歷史上更早。
所以,當得知和碩特汗國使團是來稱臣求和的,朱媺娖就順勢答應了,先將和碩特汗國在名義上重歸於大明的統治下。
但對於固始汗提出的,希望大明能夠歸還青海地區的請求,朱媺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另外,朱媺娖還反過來讓和碩特汗國撤出此前侵佔的康區,否則大明便將發兵取回,乃至攻入拉薩,覆滅其汗國。
當然,朱媺娖也不是什麼“好處”都不給。
首先,大明承認五世達籟和固始汗在藏地的宗教、政治領袖地位。
其次還將對五世達籟和固始汗進行正式冊封,賜予金印等,又如以前大明對待藏地統治者般,給予國師及法王的稱號。
但最後朱媺娖又由此要求,噶舉派達籟必須在成年後到大明首都來接受冊封,才算正式成為藏地的宗教領袖。
這一招等於是學後世清朝的,將達籟的冊封權掌握在手中,以之加強朝廷對藏地的統治。
有了這些先決條件,等過幾年,固始汗去世,藏地爆發內亂,大明便可用練好的軍隊和官吏隊伍,名正言順地入藏平叛,並建立直接統治。
至於固始汗去世後藏地不發生內亂的可能,朱媺娖沒考慮過。
她,大明昭武皇帝認為藏地在固始汗去世後會內亂,那此事就一定會發生!
···
蔣德璟退下去後,朱媺娖繼續批閱奏章。
只見浙江巡撫吳之屏奏請,由浙江地方籌款、朝廷派來鐵路建設工團,來修建浙江所需鐵路。
內閣給的建議是允准,但省府建設鐵路必須得向朝廷有司報備,得到允准後方可展開。
早在昭武二年,朱媺娖就將水泥路的修建權下放給了地方官府,只有各地水泥廠還掌握在朝廷手中,並作為機密工廠由當地衛戍軍負責安保工作。
鐵路修建的技術難度相較於水泥路要高得多,如今大明也培養了十幾個鐵路建設工團,是該將鐵路建設權力下放部分給地方官府了。
於是,稍稍思考,朱媺娖便以硃筆在這份奏章上批了個準字,並加蓋璽印。
下面的一份卻是雲中巡撫李永茂到任後上呈的程式性奏章,主要是彙報其對雲中省情況的初步瞭解,以及後續治理的初步想法。
李永茂在崇禎時便從地方知縣一步步升為中樞官員,有不少地方治理經驗,也有著治軍、後勤等方面的工作經驗。
朱媺娖即位後,任其為法務院院副,負責協助王應熊組建法務院並處理諸事務。
如今法務院的運轉早已步入正軌,王應熊這個院正只需當個泥菩薩即可,院副之職尋常官員也可升任。
考慮到開疆擴土之後,封疆大吏難尋,朱媺娖便將李永茂調任為雲中巡撫,以崇禎時頗有名氣的御使詹兆恆任法務院院副。
李永茂這份奏章,主要在於彙報,因此朱媺娖看完後覺得沒什麼問題,便批了個“已閱”。
批完,她特意在後續奏章中翻了翻,想看看是否有寧綏巡撫李向中的到任奏章,卻並沒有看到。
寧綏省距離南京畢竟要遠不少,也不像去雲中省那樣乘輪船和火車即可。因此,李向中的到任奏章沒來倒也在朱媺娖預料之中。
處於對新設邊省的關心,朱媺娖便對一旁的劉淑英道:“跟內閣那邊說一聲,寧綏巡撫的到任奏章送來後優先處理。”
“是。”劉淑英應了,當即安排人去向內閣傳話。
這是鄭森拿著一封電報從後殿過來,略有點急促地道:“啟稟陛下,南海巡撫急電,馬尼拉有變!”
第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