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

身著赤紅金龍紋常服的朱媺娖端坐在龍椅上。

四名大臣進了殿,越過司禮太監之前分兩排站定,隨即雙手合抱,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心皆向內,俯身推手並雙手緩緩高舉齊額,俯身約六十度時方停下。

此為揖禮中的上揖之禮,又稱天揖。

在禮部的堅持下,如今大臣在非重大、正式場合參見朱媺娖時,多行上揖之禮。

“臣等參見陛下!”

“平身。”

“謝陛下!”

待四人站直了,朱媺娖便道:“對於與荷蘭人談判之事,你們有何看法,都說一說吧。”

站在前面的兩位是鴻廬寺卿蔣德璟以及少卿袁樞,相當於鴻廬寺的一把手、二把手。

袁樞1600年生,河南歸德府人,不僅相貌偉俊,而且善騎射,有邊才,多大略。同時又是書畫家、詩人、收藏鑑賞家,後來以其父兵部尚書袁可立蔭官戶部郎中。

後世歷史上,高傑在睢州為許定國所殺,便發生在袁氏府邸上。但當時袁樞受命去南方催督糧餉了,並不在。

早前在崇禎八年時,袁樞在家為父親袁可立守孝,恰好遭到李自成大軍攻打睢州。

他散財兩千兩募勇殺敵,並且親自貫甲蹬城,參與守城之戰,力戰七天七夜,眼睛都生了瘡,終於使得睢州保全,沒有陷於李自成之手。

最後清虜陷南京,袁樞便與好友越其傑一起絕食而死。

此世朱媺娖繼位後,袁樞、越其傑都在南京,後來朱媺娖便委任越其傑為河南巡撫,委任袁樞為鴻廬寺少卿。

袁樞本以為他被安排了個閒置,並不受新帝看重,曾經鬱悶了一段時間。

等後來知道了朱媺娖對大明四方以及海外的展望,又將外交權柄從禮部移交給鴻廬寺,他才知道自己實際是被朱媺娖委以重任。

所以他在任的這幾年,一直勤勤懇懇,認真做好朱媺娖吩咐的每一件事。

至於鴻廬寺卿蔣德璟,卻是朱媺娖在昭武二年發旨召用的。

其為1593年生,福建晉江人。

天啟二年中二甲進士,後歷任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因不願阿附閹黨罷官歸鄉。

崇禎初年召用為侍讀學士,後遷少詹事、禮部右侍郎。崇禎十五年升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實際也即是入閣成為閣老了。

之後又改任戶部尚書,再後來於奏對中與崇禎爭辯一場,便引罪去位。

數月後,沒等蔣德璟離開京師,京師就被攻破了。

因為已經罷官,非在朝官員,蔣德璟並不在恭迎李自成的明臣之列。但後來李自成為崇禎發喪時,蔣德璟卻參與了扶靈發喪之事,也算是盡了君臣之誼。

崇禎下葬後,蔣德璟就離開京師,回到了福建。

福王召其入閣,辭不就。

歷史上,後來隆武帝時期,因同鄉大臣一起勸他出仕,他才上任隆武朝禮部尚書。

但沒過多久,他就因為跟鄭芝龍爭執被打傷,於是以足疾辭官歸鄉。

沒多久聽說隆武帝死,蔣德璟痛哭之後吞金殉國(另有一說為當月病卒)。

此人能力且先不提,德行上跟明朝不少大臣相比,已經算得上讓人敬佩了。

不過,朱媺娖召蔣德璟為鴻廬寺卿可不僅僅是因為其為忠良,還因為其能力足以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