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輩真小人也!”

有人將桌子拍得砰的一聲,茶水都濺了起來,憤憤說了一句。

卻並非唐大陶,而是茶攤的另一名青年士子。

唐大陶看過去,果然瞧見這人手中也拿著一份《大明報》在看,於是便與其攀談起來。

“在下達州唐大陶,兄臺可是為甘肅衛戍軍犧牲將士遭人質疑之事感到氣憤?”

青年士子身材中等,偏瘦削,聞言起身拱手道:“在下嘉興朱彝尊。剛看完這期大明報特刊的頭篇文章,一時憤慨,讓朋友見笑了。”

唐大陶起了聊性,乾脆坐到朱彝尊這桌來。

他道:“這有什麼見笑的,正如這篇《我的什長我的什》裡所說,那些質疑犧牲將士之人,多半是以己度人,乃貪生怕死、不知忠義、不負責任的小人,就該罵!”

“對,此輩確實該罵。”朱彝尊跟著點頭,隨即又有些羞愧地道:“說實話,以前我看質疑犧牲將士的報刊有不少,因不瞭解北方將士戍邊之事,也曾對此事有些許懷疑。

今日讀了這篇文章,才知道那些犧牲將士雖都是普通人,卻知忠義,知道當兵的責任,並不怕戍邊的困苦與犧牲。

可恨那些人竟然因自己品性低劣,而質疑邊疆將士,豈不是如報刊上所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唐大陶聽了並沒有鄙視朱彝尊,而是道:“朱兄倒是實誠,去年部分民間報刊不斷刊登質疑犧牲將士的文章時,我又何嘗不曾疑惑?

好在大明報派出記者團到甘肅實地採訪,還有天子所賜照相機,讓我們能瞭解道事情的真相,不再為那些小人的文章所誤導。”

說著,唐大陶就翻到後面的文章——這些文章他之前翻看時大概掃了眼,已經知道其所講主要內容是什麼。

此時便指著其中一篇名為《甘肅鎮夷所犧牲衛戍軍將士無一投降之實證》的文章說起來。

“朱兄且看這篇文章,上面列舉了大明報接著採訪的多位瓦剌俘虜證詞。

不僅證明了那些戍邊將士確實無一投降,還說明了當時虜騎之眾,戰鬥之激烈,以及犧牲將士之英勇。”

朱彝尊將他買的報刊反倒那一頁看,果然恰見這樣一篇瓦剌俘虜的證詞——

‘千戶派出五十個偵騎趁著風沙起時去偷襲離長城最遠的毛目頭墩,本以為能夠得手,卻不想最終只有十來人逃了回來,還都嚇破了膽。

千戶給了這十來人一頓鞭子,然後便親領上千騎兵攻打毛目頭墩。

我們有十門從俄國人手中購買的火炮,還有上百人的火槍隊,因此所有人都以為這將會是一場很輕鬆的戰鬥。

毛目頭墩的明軍能以十個人打得五十偵騎大敗,確實厲害。但面對上千騎兵,他們最聰明的做法就是乖乖投降。

大約是看明軍墩子險固,千戶並沒有上來就派我們強攻,而是先讓人用漢話去喊降。

我們瓦剌人素來敬重勇士,這個墩子的十個人能擊敗五十偵騎,那就是勇士。

為了能招降他們,千戶甚至開出分給他們牧場和每人十帳牧民的條件,給那個明軍什長更是開出了三十帳牧民的待遇。

我當時聽了真的是既羨慕又嫉妒,恨不得自己就是那墩子裡的明軍,立即同意下來。

換源app】

因為我跟隨千戶征戰多年,成為一名光榮的騎兵,目前也只不過有七帳牧民供養而已。

他們加起來有上百帳牧民,已經算是個小貴族了。我想千戶要麼是想騙他們投降,如果不是欺騙,那麼千戶大人的心裡一定在滴血。

然而讓我意外和難以理解的是,這個墩子的明軍竟然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有的人衝我們大罵,還有人大笑著說,就算把千戶的位置讓給他,他也不稀罕要。

千戶因此大怒,下令勐攻,於是先讓炮手操縱火炮,對著墩子一頓轟,打得裡面明軍彷彿消失了一樣。

隨即就讓數百騎已經衝過去射箭,用人群淹沒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