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籲國王莽達請求歸順我大明?”

朱媺娖看了電報內容後略有點意外。

在過去半個月中,東籲國面對大明的南北夾擊,沒能做出任何有力的反應。

首先,他們沒能遷都南部沿海的勃固,因為勃固已經被大明西洋水師為主的軍隊攻克了。

其次,他們也沒能僱傭到英國、荷蘭的人來助戰——東籲相對較為封閉,不知道大明的厲害,可荷蘭人卻是清楚的,英國人雖沒跟大明水師交戰過,卻也有所耳聞。

何況如今大明南北夾擊東籲國,動用了幾十萬大軍,志在必得。英國、荷蘭在東籲的軍隊加起來都沒超過三千,如何跟明軍對抗?

參與進去不是送死麼?

更重要的是,如今英國、荷蘭都靠著跟大明貿易賺錢,豈敢得罪大明?

所以,東籲國王莽達猶豫不決了半個月,最終迎來了大明南北大軍十幾萬(有些兵馬駐守攻取的城池了)兵臨城下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莽達發現他已經別無選擇。

讓他像昔日大明崇禎皇帝學習,用一根麻繩吊死在樹上,他是不願意的。

他才四十幾歲,還年輕,還有大把的光陰去享受富貴,又哪裡捨得死?

於是,最終他採取了左丞相曼古圖的建議,請歸順大明,只求做大明一富貴閒人。

東籲也算是西南大國,其請求歸順是一件大事,朱媺娖雖可一言而決,可到底不太好,於是召集軍機大臣商議。

袁繼鹹聽了喜道:“陛下,這是好事,臣以為可以答應。另外,最好封莽氏一虛爵,好安撫東籲人心。

不僅莽氏統治東籲一百多年,而緬族更是西南大族,關係盤根錯節。莽氏若為我大明貴族,可安撫東籲各族人心。”

李巖則道:“陛下,東籲其他大族,如撣族、孟族、克欽等,若有主動歸附者,也不方便賜下虛爵。

如此,即可令其他幾族儘快歸心,也可以令他們相互牽制。”

黃道周則道:“籠絡昔日各族封建主是一方面,但不可太過,還需以教化平民百姓為主。

故臣以為,東籲設定省府後,當以興辦教育為第一位,讓東籲各族孩子乃至年輕人學習漢語、漢字以及大明主流文化。”

朱媺娖聽了笑道:“如何治理東籲,這是東籲戰事結束後才去討論的事,石齋先生莫要偏離會議主題了。”

黃道周主持的禮部目前主要就負責搞教育,此時不過是“職業病”犯了而已,聞言不禁尷尬地應了聲“是”。

會議之後,朱媺娖便準備讓電訊組發報給楊展,同意莽達帶領東籲國歸順的請求。

不過,她這邊電報還沒發出去,楊展那邊卻是又傳來一封電報。

“東籲王子莽白挾持其父王莽達,主動開啟城門迎接大明軍隊?”

朱媺娖看了頗為意外。

然後便下意識地對莽白這種大逆不道且不孝的行為感到不滿。

這時,另一邊的郝光明聽她說了事情,則道:“莽白這個人可不是好東西——當年永曆帝逃到緬甸去,就是他派人襲擊了永曆君臣,俘虜永曆,將其交給吳三桂的。”

瞭解到這件事,朱媺娖對莽白感觀更差了。

於是讓電訊處發文給楊展——

東籲國王莽達既已遣使請求歸順我大明,那便是大明臣子,何須其子莽白行不孝忤逆之舉來開門迎接我大明軍隊?

且我大明向來推行孝道,若認可莽白之舉,置“孝道”於何地?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