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續命的結果?”朱元璋聽到這話意外之餘,感到很不高興,“小娃娃,你的意思是咱大明中間幾次差點亡國?”

不知道為啥,郝和善看到朱元璋露出驚訝、不敢置信的神情就覺得很爽。

他索性學著一些大人的樣子翹起二郎腿,道:“沒錯,這種情況可以說出現了兩到三次。

這第一次危機其實離現在不算遠,跟現在就相隔88年吧。太祖姥爺的曾曾孫,人送外號‘大明戰神’、‘堡宗’的那位,差點讓大明百年不到就變成南明。”

聽到這番話,朱元璋憤怒的同時又充滿疑惑。

堡宗這個奇怪的稱呼且先不提,他這曾曾孫既然被稱為“大明戰神”,怎麼會弄得大明差點成為南明呢?

“小娃娃,咱的這個曾曾孫莫非窮兵黷武,弄得民不聊生?”

“不不不,”郝和善搖頭,“堡宗確實也愛打仗,但跟他爺爺、他爹相比,他打得仗並不多。他最大的問題是寵信宦官,導致大太監王振專權。

這王振鼎盛時,被堡宗尊稱為先生,朝中大臣為攀附他,都尊稱他為翁父。”

“什麼?!”聽到這裡,朱元璋忍不住怒叱出聲,“皇帝竟然尊稱一個宦官為先生?大臣們還管他叫爹?豈有此理,真豈有此理!”

朱元璋氣得額頭青筋直跳,恨不得現在就提劍,去將那還沒出生的曾曾孫和大太監王振都給斬了。

“這才哪兒到哪兒啊,太祖姥爺就受不了了?”郝和善笑起來,“後面的事可是更過分,用我們那時的話來說,就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噗。

一旁的親軍將領聽到這種俚語,忍不住笑出了聲。

見朱元璋瞪過來,這將領才突然醒悟,他不該聽這些,於是忙單膝跪地道:“萬歲贖罪,末將這就去巡防。”

“滾!沒咱的命令不準過來!”

等這將領離開,朱元璋才深吸了口氣,道:“小娃娃,你繼續講,我倒要看看這個堡宗能離譜到哪兒去!”

在心裡,朱元璋已經打定主意,明日就將他的好大兒朱標叫到宮裡揍一頓——還得叫朱標帶上幾位好聖孫,一併打了。

居然生出這麼離譜的後代子孫,不打難消他心頭之氣。

郝和善道:“讓大明差點提前變南明的這件事兒我們後世史學家稱之為‘土木堡之變’,堡宗名號也由此而來。

整件事的前因後果當然是很複雜的,細講的話,一兩小時都未必能講得完,我就講講主線。

大概就是,瓦剌太師也先領兵犯邊,大同告急。

八歲繼位,才二十二歲的明英宗,哦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堡宗,在王振的鼓動下,就想學著他爺爺、父親御駕親征,趕跑瓦剌人,再來個橫掃草原,好讓他的武功超越太宗、宣宗。

當時呢,大明的主力軍隊都在西南邊,堡宗就帶著臨時拼湊的二十萬軍隊,以及過半朝臣,大半勳貴,號稱五十萬大軍,從京城出發去親征。

誰知天公不作美,大軍出征沒多久就連天下雨。又因為出發比較急,糧草不濟,將士們可以說是挨著餓、淋著雨前進。

但那時候大明將士心氣高啊,硬是咬著牙支撐到了大同。卻發現大同屍橫遍野,當地的邊軍都被滅了。

再加上後方糧草供應不及,軍心動搖,文武大臣們就勸堡宗撤軍。

王振卻勸說道:才出徵沒多久就悻悻然回師,陛下您的臉面往哪兒放啊,不如繞道蔚州,去巡遊一圈,順便看看臣的老家。

堡宗多體恤王振啊,說那行啊,咱們就去先生的老家逛一圈再回京。”

聽到這裡,朱元璋氣得直欲吐血,怒罵道:“愚蠢!糊塗!簡直是把軍國大事當兒戲!”

郝和善笑呵呵地繼續道:“太祖姥爺別急啊,好戲在後面呢。這王振走到半路,擔心大軍踩踏了家鄉的莊稼,於是又建議堡宗原路返回。

堡宗對王振的建議就沒有不接納的,當然同意了。結果走到懷來附近,不知道怎麼的,輜重隊伍竟然被甩在了後面。

於是王振就下令原地紮營,等候輜重隊伍。結果輜重隊伍沒等來,反而等來了瓦剌大軍。

就這樣,堡宗和近半朝臣、大半勳貴以及幾十萬軍隊都被包圍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

水源被瓦剌人掐斷,又沒了糧草,再加上軍中怨氣高漲,軍心動盪之極。

一場大戰,不僅朝臣、勳貴幾乎盡數戰死,就連堡宗都被也先俘虜了。”

“什麼?!”朱元璋又驚又怒,聲音都幾乎都破了,“咱大明莫非要上演一出靖康之恥?!”

“這太祖姥爺可就錯了,那也先抓到堡宗後認為奇貨可居,款待的可好呢,甚至把妹妹嫁給堡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