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巖的話,眾人向投影幕布上的大地圖看去,只見上面標註了三大一小四個箭頭。

一在陝西,一在徐州,一在天津衛海上,一在永平府海上。

李巖道:「可先令陝西方面出兵,攻打清虜所佔西安、延安、榆林鎮,兵勢需兇。

為此,可從四川、重慶二省調三至四個衛戍軍鎮進入陝西,分別聽從總督呂大器、提督李定國調遣。

以此舉逼迫清虜向陝西增兵,從而削減清虜在其他地方的兵力。

根據軍情司提供的情報,清虜目前在山東兗州府、開封府黃河以北、衛輝府、懷慶府皆布有重兵,其中又以兗州府兵馬最重。

若清虜調兵支援陝西,只有三個選擇,一是徵調蒙古騎兵,二是從京師調兵,三便是從懷慶、兗州這一線調兵了。

蒙古騎兵清庭必然是要投入戰場的,但以我軍如今的戰力水平,蒙古騎兵即便來援也不足為慮。

此後,不論清軍從南線的懷慶、兗州調兵,還是直接從京師調兵,都將給我們提供戰勝的良機。」

說話時,李巖用一根細長竹竿指向了徐州、天津衛的兩處箭頭。

「其一,我們可以從徐州正面擊敗清虜,沿運河而上,攻向北京。

當清虜再向兗州增兵後,我們便可從海上攻打天津衛。

一則可以由天津衛截斷北方漕運,斷掉清虜的主要糧草路線。

二則可以由天津衛沿運河直逼北京,或南下配合徐州方面兵馬,圍殲清虜南線重兵。

最後,我們還需以一支偏師攻佔永平府。

此舉主要目的在於截斷與山海關的陸路通道,阻止山海關的清虜支援清庭,其次還能防止清庭由山海關逃往關外。

當然,清庭出關走這條路的可能性不大——他們真想出關的話,走密雲衛的古北口是最便捷的,其次還可走宣府。

密雲有潮河,宣府有洋河,在沒有封凍之前,都是水陸皆便的出關通道。」

說到這裡,李巖頓了頓,才道:「這是參謀司提供的第一軍事計劃,我個人認為也是相當不錯的。陛下以及諸位同僚若有疑問,可以提出來。」

這個軍事計劃其實是以由郝光明、朱媺娖、李巖、堵胤錫在反覆交流中形成的,參謀司只是進行了一些細節方面的補充。

所以,朱媺娖並沒有說話。

其餘人看著大地圖沉思了會兒,便見朱大典起身道:「如果清軍見我陝西方面軍勢洶洶,直接放棄陝西,退守山西,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李巖道:「自然是令陝西方面軍收復西安等地後繼續進軍山西,逼迫清庭向山西增兵。

同時,徐州方面也需要增加清虜的壓力,讓清庭向南線增兵。

總之,就是儘可能逼迫清庭將北直隸之兵調走,給天津衛海上這一路兵馬直搗北京、覆滅清庭製造更好的機會。」

朱大典道:「如此一來,攻打天津衛這一路兵馬的責任便很重了,不知將以何人為主將?」

「這正是我接下來要講的。」李巖微笑道,「諸位請看,這便是參謀司提議的第一計劃中各路兵馬主、副將人選,以及兵力安排。」

眾人都明白,這裡嚴格來說,應是主帥、副帥,因為無論哪一路兵馬都不止一鎮。

只見隨著李巖的話,投影幕布上又換了一副大圖,正是四路兵馬的將領、兵力配置。

陝西方面軍以總督呂大器為主,提督李定國副。

呂大器下轄邊防軍第十鎮,以及李仁、王復臣、張廣才、賀珍、羅岱、白廣恩所領的六鎮陝西衛戍軍,另外還會徵調馮雙禮、馬元利所領的兩鎮四川衛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