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瀋陽克復!遼西遼東!(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若再主導滅清之功,未免功勞太重,於朝廷及其本人來講都不太好。
另外,黃得功到底是舊官軍將領出身,曾英則算是新軍出身,於朱媺娖來講,曾英到底要比黃得功更嫡系一些。
最後,曾英雖是武將,但在文治方面是要強於黃得功的。
後續滅清將會是一個政治、軍事、後勤方面的綜合問題,由曾英去主導確實更合適些。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說戰後遼西、遼東如何治理。”朱媺娖換了話題,然後用鐳射筆指向立架屏風上的東北地圖,道:“朕準備設立遼西、遼東兩省,諸卿以為如何?”
袁繼鹹道:“陛下,我大明在遼西、遼東的實際佔有區域加起來,也沒有北直隸大,設立兩省會否多了?”
朱大典也出聲道:“陛下,昔日遼東不過是作為一都司歸屬山東布政使司下,今即便獨立設省,一省就足夠了。”
見其他人沒再說什麼,朱媺娖才用鐳射筆在地圖上遼西走廊西北部畫出一大片區域道:“若只論遼長城以內,遼西、遼東設一省確實足夠。
但朕此番收復遼東,可不只是想恢復舊有區域——這一點諸卿是知道的。
設立遼西、遼東兩省,便是方便今後幾年將漠南蒙古地東部區域納入我大明疆域內。
至於遼東這邊,且不說向東還有與朝鮮之間的大片山林未曾收復,向北同樣有遼闊的疆域可以擴充套件。
昔日我大明太祖、成祖時期,曾將衛所設立到極東、極北之地,今日我大明覆興,若不思恢復太祖、成祖時的遼闊疆域,又何談超越?”
面對朱媺娖這一番話,袁繼鹹、朱大典等人再無從反駁,也只能拱手道一聲“陛下雄心壯志,臣等不能及”了。
實際上他們心裡清楚,昔日太祖、成祖在東北山林中設立的衛所,其實類似於冊封西南土司——很多衛所軍官都是由當地部落頭領世襲的。
至於真正的統治區域,也就遼長城以內的部分土地而已。
但朱媺娖開疆擴土決心已定,大明如今軍力、國力也確實頗為強大,且蒸蒸日上。
倘若大明真的打出一個遠邁漢唐的廣大疆域,他們作為大臣,也是能名留青史的,自然不會在這件事上跟朱媺娖對著幹。
接著,眾臣就商量起遼西、遼東的具體軍力佈置,以及遼西、遼東兩省巡撫的人選來···
在大明沉浸在收復了瀋陽的巨大喜悅當中時,一隊清國使者穿越了草原和大漠,來到了漠西蒙古,也即是瓦剌(清譯:衛拉特)的地盤,並最終到達瞭如今瓦剌聯盟管事的盟主部落之一,準格爾部。
西元1634年,準格爾部首領哈喇忽刺去世,其子和多和沁繼任,不僅振興了準格爾部,而且開始大肆對外擴張。
1638年,和多和沁在博克塞裡建立了自己的城,兩年後又聯合瓦剌眾部落,制定了《喀爾喀——衛拉特法典》。
和多和沁還兩次擊退了俄羅斯的侵略,迫使俄羅斯承認了準格爾汗國,之後更是被達賴喇嘛加封為“額爾德尼巴圖爾琿臺吉”。
在博克塞裡,索尼見到了和多和沁。
“大清一等伯兼內大臣索尼,見過額爾德尼巴圖爾琿臺吉。”奢華的蒙古式宮殿內,索尼用草原人的禮節,畢恭畢敬地向巴圖爾行禮問候。
“哈哈哈,”和多和沁高興地大笑起來,“索尼是吧?來人,賜予美酒!”
和多和沁快五十歲了,如今正是好名聲、好面子的年紀。
在大草原上,認真計較起來,他作為準格爾部首領,實際上只能算是臺吉,後來因為他連續擊敗沙俄的入侵,才得達賴喇嘛封為“額爾德尼巴圖爾琿臺吉”。
該稱號意思是:珍寶般勇士一樣的黃臺吉。黃臺吉則又與漢語音譯有關,有“皇太子”的意思。
琿臺吉和黃臺吉含義類似,是草原上僅次於汗的稱號,而臺吉則是又次於琿臺吉(黃臺吉)的稱號。
如今索尼作為大清使者,當面稱他為“琿臺吉”,就是說大清承認了他僅次於汗的稱號——須知,大清皇帝在蒙古這邊其實也就是汗而已。
所以,和多和沁高興是有理由的。
雖然如今大清國好像不行了,但再不行,那也是曾被草原各部落承認過的汗啊。
如今上位的汗都認可他這個準格爾“琿臺吉”,就意味著他琿臺吉的名位徹底坐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