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朱媺娖指導新戲,方以智薦徐正明(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場戲名為《解放婦女:頂梁媳婦石紅梅》。
這場戲就很貼近南京普通市民生活了。
講的是石紅梅丈夫兩年前到北邊從軍報國,至今未歸,也未有訊息,人們都說他死了。
家中本靠著公公做刮臉匠為主要經濟來源,結果再石紅梅丈夫走後沒幾個月,公公便生了一場大病,就此臥床不起。
家中沒了主要經濟來源不說,還要支撐公公的藥費,石紅梅又有一兒一女要養,靠她和婆婆在家紡布賣的那點錢根本維持不下去。
到了最苦難的時候,婆婆說要將孫女賣了,一則減少一份口糧消耗,二則可以換些錢供家裡渡過難關。
石紅梅死也不願,跑回孃家借了點糧食,才又維持了一段日子。
然而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眼見著婆婆已經在聯絡人販子了,石紅梅焦急不已,卻無可奈何。
這個時候一支神奇的部隊進城了,那就是監國公主的部隊。之後沒多久,監國公主入主南京,登基成為新帝,南京各方面都在發生著變化。
安裝最新版。】
其中一項,就是開辦紡織工廠,招收女工。
南京原來雖然也有不少私人的紡織作坊,但早就招滿了人,而且對女工手藝要求也頗高,想進去很難。
朝廷開辦的紡織工廠不僅招人多,而且對女工手藝要求也比較低。
就這樣,石紅梅進入了紡織工廠,每月領著一兩以上的工錢,一下子解決了家中困難。
不僅如此,她的家庭地位也隨著收入的提高不斷提高。原本家中什麼事都是公公婆婆說了算,即便是婆婆要賣她的女兒,她也能哀求,無法阻止。
但當後面她在工廠升為生產小組的組長,每月帶回近二兩銀子時,婆婆遇到事便主動詢問起她的意見來。
最後一幕則是石紅梅將一雙兒女都送入小學上學,回到家中則見到了她的丈夫,卻是丈夫隨著將軍轉戰南北,終於載譽歸來···
這出戏雖然劇情比較平澹,但眾多百姓卻看得熱淚盈眶、感動不已,因為其中一些事就是他們中某些人的真實經歷。
也因此,百姓對這出戏的議論也更多——
“這戲裡說得對,女子也要敢於走出門,才能賺大錢,賺了錢在家裡說話才能硬氣。”
“可不是嘛,當初要不是我和婆婆一起去了紡織工廠,我家日子哪兒能過得像現在這麼紅火?”
“進工廠的不算什麼,那些當小學老師的女子才真好呢,工錢高,還被人尊重。等我家英子學有所成,也要讓她當個小學老師。”
“···”
在百姓的議論中,第三齣戲《精忠報國:周鐵牛迷途知返捨身抗清》。
周鐵牛是一位出身農民軍的普通士卒,因見清虜入關肆虐,主動反正,投入朝廷軍隊抗擊清虜,最終犧牲,卻贏得了身後美名的感人故事。
以前,民間關於武將的故事大多講的是大英雄大豪傑,總之不管出身怎樣,最終都成了大人物,做了一番轟天動地的大事。
而且多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圓滿結局收場。
這第三齣戲中,周鐵牛到最後也只不過做到新軍隊正而已,一直都是個小角色,最後還在抵抗清虜的戰鬥中壯烈犧牲。
雖然朝廷將其名字銘刻在紀念碑上,骨灰送入英烈園供奉,更是選了孤兒繼承其香火和朝廷嘉獎,但僅就結局而言這故事無疑是悲壯的。
所以,即便觀看的不少百姓並未經歷過戰爭,也沒親眼見識過清虜的兇殘暴虐,但還是看得眼淚嘩啦啦地流,心中對大明將士多出一份敬重來···
像這樣的新戲演出,正月裡在南京各區各街道輪番開展,基本上每條街道都會展開一次,算是彌補去年藝術團演出在南京城這邊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