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為,張居正改革為大明續了命,結果才死就落了個被鞭屍的悽慘下場,家人也是流放的流放,餓死的餓死,張家子孫必然深恨大明,深恨皇室朱家。

其實不然。

主要原因是,對於張居正的清算,其實主要出自萬曆皇帝一人,至多在加上一些張居正的仇家。

就好像,天順年間堡宗對於謙進行清算,幾乎也是皇帝個人行為,朝廷絕大多數大臣以及民間對於謙都是持肯定態度和褒議的。

張居正在個人道德方面雖然不能和于謙比,可在明朝大臣、士人經歷了萬曆後期及天啟朝的惡劣政治環境後,心懷國家之人卻多是對張居正懷念起來。

事實上,萬曆皇帝在位時,便迫於朝野輿論壓力,對張居正餘黨的迫害沒能繼續下去。

等到天啟二年,又有葉向高、鄒元標等上奏,請求給張居正平反。

於是天啟皇帝給張居正復官復蔭。

待到崇禎三年,崇禎則全面、徹底地為張居正平反。後來崇禎還曾感慨: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之相一也。

張同弊便是作為張居正曾孫,在崇禎十三年直接陰補為中書舍人的。

須知,即便是一甲進士,進入翰林院,正常情況下要做到中書舍人,起碼也得兩三年功夫。

張同弊得到此蔭補,不異於在官場上一步登天。

所以,說張家人恨萬曆,那肯定是恨的,但說他們連著也很其他朱家皇帝,卻未必。至於恨大明,就更不可能了。

祖輩嘔心瀝血為大明續命幾十年,子孫如何不希望大明能國祚綿長、國運昌盛?

張同弊在廣西接觸到《大明報》後也是每期必看,因此對如今大明的種種變革都是有所瞭解的。

在他看來,朱媺娖登基後進行的很多項改革,似乎都是在深化當年曾祖的新政措施。

相較於天啟、崇禎二帝的平反,這無疑是對曾祖(張居正)所創功績的更大肯定!

所以,今日看到由新政所供養出的強軍,張同弊情緒遠比其他人要激動得多。

這邊,李定國讓瞿式耜等官員留在點將臺上觀看陣列演練,他則帶著親兵走下去,來到了一側眾廣西土司面前。

此前願意接受整編的土司兵不足五分之一。

雖然在大明,廣西土司接受朝廷徵召,出兵助戰已有上百年曆史,信譽還不錯,但李定國還是不太放心。

此番便將一眾沒接收整編的土司都請過來觀看新軍演練。

“諸位以為我大明新軍如何?”李定國笑問。

這些土司基本都是會漢話的,也不用人翻譯。只是他們原本都在震撼中,此時便沒反應過來。

好在他們當中有機靈人。

一個青年土司道:“真是威武之師!有李帥和新軍在,孫賊旦夕可滅!”

其餘人這才跟著發言。

“邊防軍、衛戍軍都是精銳啊。”

“這麼精銳的軍隊,實是我等平生僅見!”

“大明新軍威武!”

“···”

待四個衛戍軍鎮都演練完,便和邊防軍第十九鎮一起在大校場上站列成五個大方塊。

李定國則回到了點將臺上,拿出了一個擴音器,開始講話。

“眾將士,本督已收到朝廷電令,讓我等於七日後對孫可望部發動進攻。

此戰貴州亦有軍隊相助,我等實力又強於流賊不知多少。

因此本督希望,諸位將士在戰場上皆能勇勐果敢,爭取在過年前盡滅孫部流賊!眾將士可有信心?!”

“有!”

眾將士大聲相應。

李定國卻搖著頭,表示不滿意。

“這般小聲,你們是沒吃飯嗎?吆喝都不賣力氣,到戰場上又豈能賣命?本督再問一遍,過年前盡滅孫賊,你們有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