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墨香樓事,制鏡大師!(第2/2頁)
章節報錯
夏完淳再來到墨香樓,將這些民間報刊都買了一份,放在一起看。
見上面再沒有篡改《大明報》的文章,也沒有曲解朝廷政策的文章,議論朝廷政策的文章也都比較客觀、中肯,便覺得很是開心。
美中不足的是,他再也沒有在墨香樓遇見那四名士子了。
‘那四人大概沒臉再來墨香樓了吧?’
他笑著如是想。
···
這日,朱媺娖聽聞南京玻璃廠研究所仿造出了顯微鏡,便移駕前往巡視。
南京玻璃廠屬於皇室與朝廷合作辦理,除了生產玻璃供給玻璃鏡廠及民間使用外,其內還有玻璃生產研究所、玻璃器具研究所各一個。
前者負責實現、提升玻璃生產工藝,後者則負責研究實現朱媺娖所提出的一些玻璃器具。
顯微鏡,便是南京玻璃廠玻璃器具研究所成立後,一直在攻克的題目。
因為並非急用,又希望藉此培養出一批相關人才,所以對於顯微鏡,朱媺娖並未提供全套詳細資料。
也因此,研究所用了大半年才將顯微鏡製造出來。
當然,該研究所並不止顯微鏡一個研製專案,還有別的東西需要研製,有的優先順序別甚至超過顯微鏡,這也是顯微鏡出世較晚的原因之一。
到了地方,朱媺娖親自使用過了這個只有十六倍的顯微鏡,感覺還算滿意。
隨即看向一旁明顯很拘謹的年輕人,笑問:“就是他幫伱們突破了技術難關?”
“正是。”廠長餘建中在一旁答道,“此人名叫孫雲球,蘇州吳江縣人,其父孫志儒曾做過福州、漳州知府。
他是今年春節後聽過我廠對外學徒招聘進來的,於玻璃器具研製一道極有天賦···”
廠長還在介紹著呢,另一邊的郝光明忽地訝然出聲道:“這竟然是個歷史名人!”
朱媺娖聽了神色一動,但並沒有張口詢問——她知道郝光明肯定會說。
果然,郝光明道:“孫雲球,1628年生,今年才十八歲,官宦之後。
不過他父親應該是在最近兩三年去世了,由此家境中落。
後世歷史上,他也是很年輕的時候就去杭州學習制鏡技術(眼鏡),後來成就極大。
杭州制鏡技術本就先進,是融合了我們是神州漫長的玉器工藝技術的。
孫雲球在杭州不僅繼承了傳統的制鏡技術,更是將所學的我國古代幾何、物理知識融入其中,繼續提升技藝,最後掌握了‘磨片對光’技術。
事實上,他不僅在制鏡方面極有天賦,在數學、物理尤其發明創造方面天賦都很強,還發明瞭用於磨製鏡片的牽陀車。
再後來,他向來陳天衢學習光學(陳學於利瑪竇、湯若望),由此接觸到了西方知識與一些器物。
學有所成後,他或仿造或發明了千里鏡、存目鏡、萬華鏡、鴛鴦鏡、放大鏡、幻容鏡、夜明鏡等光學物品。
後來,他更是將光學、制鏡方面的畢生所學,編寫成《鏡史》一書,令眼鏡價格大降,澤及百姓、後人。
甚至,他在歷史上就製造出過簡易的顯微鏡,名為察微鏡。
另外,他在其他發明創造方面也頗有成就,曾為了校準自鳴鐘,發明了自然晷,利用日影判斷時刻,相當精準。
由此看來,這人將來可不止是個制鏡大師,在數學、物理方面也很有天賦,有成為科學家、發明家的潛力!”
聽了郝光明的話,朱媺娖不禁驚喜地看向孫雲球,嚇得孫雲球更緊張了,還以為他有什麼地方不對。
另一邊郝光明則又道:“我看孫雲球資料中,陳天衢以及後面一個叫薄珏的,也都算是科學方面的人才。
你可以讓錦衣衛找找看,他們若是還活著,就能招過來用。”
第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