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昭武二年五月初四。

這一日,柳如是按慣例到武英殿向朱媺娖稟報報社相關事宜,並送上明日即將刊發的《大明報》旬半刊。

如今《大明報》五日一發,朱媺娖還是能做到每期發行前必閱的。

算是為報刊內容又上了一道保險。

等到以後《大明報》成為三日刊,乃至日報,她估計就沒法這麼做了,只能將權利下放。若出了事,也只能事後問責。

大概瀏覽完報刊上各版內容後,朱媺娖微笑點頭,表示還算滿意——尤其是對柳如是的“自傳”文章,以及陳子龍的“基層改制”新政宣傳文章。

見柳如是並沒有退下的意思,便問:“還有何事?”

柳如是拱手道:“啟奏陛下,如今京報等野報日益猖獗,其屢屢抄襲我《大明報》文章不說,數日前所發表報刊中竟然還刊登文章,諷評朝廷‘禁妓令’。

微臣以為,這些野報已經到了不得不處理的時候了。”

說完,柳如是呈上了她所說的那一期《京報》。

所謂“野報”之言,是指除朝廷邸報、《大明報》外的其他未經官府許可的民辦報紙——事實上,在大明朝此時民辦報紙皆不向朝廷報備,自然也無經官府許可之說。

因為大明根本就沒有文字出版管理的意識。

宋有文字獄、清有文字獄,明朝雖然也有(以洪武和嘉靖時為最),但到了明末,風氣開放,朝廷掌控力變弱,對民間出版文字的約束力基本等於零了。

朱媺娖即位後,大明朝廷對各方面的掌控力迅速增強。按理講,這時候民間言論應該變得謹慎小心的。

可《大明報》的出現卻帶來了不同變化。

因為《大明報》是倡導百姓議論時事的——不僅其內容都是淺顯易懂的白話文章,甚至還向民間邀稿,接受商賈廣告。

再加上之後《京報》等少數幾個老牌民間“報刊”的跟風效仿,朝廷並沒有立即進行打擊,便讓民間其他群裡紛紛學著辦報。

至如今,《大明報》出現已半年多,南京城內其他報刊已經很不少了。

此番,柳如是算有備而來,在朱媺娖翻看《京報》時,她接著道:“如今民間野報疊出,有的不止是抄錄《大明報》內容,像《京報》這般與朝廷政令唱對臺戲的也不少。

更有甚者,歪曲事實,乃至篡改《大明報》上文章內容,誤導百姓。

微臣令人統計過,僅在南京城內外發行的野報,便已多達二十餘種。

我大明文風昌盛,此情況若推及各省,恐怕野報更多,誤導百姓者必眾。

故微臣以為,此諸多野報,必須進行整頓、管理,方可使之利民,起開導民智之用,而非誤導百姓,為別有用心之徒利用。”

開春時,朱媺娖就跟柳如是提過整頓其他報刊之事,只是那時《大明報》開辦也不過四五個月,報社各方面人才都沒培養出來,柳如是難以放心的將報社交給下面,事情就拖了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明:我幫老婆做女帝】 【】

此時聽柳如是主動提起整頓“野報”之事,朱媺娖便微笑著道:“要整頓民間報刊,朝廷便需成立‘新聞司’,朕如今手下除了你,可沒這方面人才。

若將你調離報社,遷入新聞司,報社可有合適人選接手工作?”

朱媺娖本以為柳如是既然主動提出此事,必然是有了合適的報社提舉人選。

誰知柳如是卻道:“報社開辦不過七個多月,微臣如今仍難以放心。此番奏事,微臣是想向陛下舉薦一位適合主持新聞司事務的人才。”

朱媺娖聽了頗為意外,道:“舉薦何人?”

“蘇州嘉定人,黃淳耀。”柳如是道,“此人乃崇禎十六年進士,治學時最痛恨八股文章,曾與門人組織‘直言社’,倡導言之有物、經世致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