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設鑄幣局,女帝微服(第1/2頁)
章節報錯
喝了口茶,傅山又道:“及至先帝在位時,因外虜內寇,西南還有奢安之亂,可以說戰事不斷,再加上天災也不斷,朝廷錢糧嚴重不足,對鑄幣權就放得更開了。
崇禎初年,先帝繼位後得知錢幣之亂象,曾想振作,恢復嘉靖、隆慶時期制錢的精良與規整。
奈何時勢不允許,最終先帝不僅如天啟時般廣開錢局,甚至在後期直接將鑄幣權下放至各地兵馬聚集處,以籌軍餉。”
袁繼鹹聽得微微點頭。
他是天啟年進士,崇禎年一直在做官,對崇禎年間朝廷鑄幣權的失控算是親身經歷過的。
事實上,到了崇禎十三年後,即便朝廷不放開鑄幣權,地方鑄造私錢的現象也已經氾濫到根本不能制的地步。
如左良玉等主將軍閥化的軍隊,為了籌餉,也會自主鑄造銅錢以獲利。
“至前兩年,因民間崇禎通寶充斥了大量偽劣私錢,已經從原本六百文兌換一兩銀子,漲到了最高需兩三千文才可兌換一兩銀子。
朝廷及地方官府收稅又只收銀子,不收銅錢,可底下的貧苦百姓辛苦勞作卻只能掙來銅錢。
以銅錢兌換銀子繳稅,所得必然銳減,其中艱辛可想而知。故弟子才說百姓深受私錢氾濫之苦。”
袁繼鹹見傅山對現今錢幣亂象瞭解得如此清楚,頓時起了舉薦之心。
“青主,如今陛下求賢若渴,且用人不拘一格,我將你推薦給陛下如何?”
傅山聽了一愣,隨即拱手道:“老師好意弟子心領了,但弟子做慣了閒雲野鶴,已無意於仕途。”
袁繼鹹聽了沒有再勸,而是嘆道:“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傅山笑道:“我觀當今聖上十分重視教育,且用人不拘一格,相信要不了幾年,我大明便會湧現更多可用人才的。”
袁繼鹹對此自然認同,聞言笑著捋須。
···
次日,朱媺娖繼續召開關於鑄幣的會議,袁繼鹹將從傅山這裡瞭解到的現下錢幣亂象向朱媺娖一一訴說。
朱媺娖聽了頗為驚訝。
她此前到底沒真正在民間生活過,真不知道大明私錢已經氾濫到了這種程度,對百姓有如此惡劣的影響。
隨後便感到憤怒,當即道:“既然地方寶泉局有諸多問題,便取消各省寶泉局。同時取消工部寶源局、戶部寶泉局,以內閣直轄鑄幣局替代之。
另外,令各省大力打擊私鑄銅錢者,嚴格按我朝律法懲治,絕不姑息!”
眾人對朱媺娖的憤怒倒不意外,事實上,就沒哪個皇帝第一次瞭解道這事能不生氣的。
可是,聽聞朱媺娖要全面取締寶泉局、寶源局這兩個大明傳自元朝的單位,還是有人忍不住勸諫。
袁繼鹹道:“陛下,若以鑄幣局取締寶泉局、寶源局,與之前有何不同?”
“當然不同。”朱媺娖道,“今後只有朝廷內閣直轄的一個鑄幣局可以鑄幣,各省不再設立鑄幣機構。”
聽了這話,其他閣臣也覺得不妥。
解學龍道:“陛下,朝廷之所以於各省設立寶泉局,分中央鑄幣之權,實是為了節省運費。
否則,若從全國開採銅礦,運轉於京城鑄幣,再將銅錢發運出去,運費必然耗費眾多!”
朱媺娖笑著搖頭,“解卿所言已經過時了——只待我大明建好貫穿東西、南北的鐵路各一條,再加上水路有鐵甲輪船,運輸將比以前方便太多。
這般情況下,不論做什麼,運輸成本都將大大減少。如此,將鑄幣權完全掌握在朝廷中樞,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說到這裡,朱媺娖頓了頓,環視了眼眾臣,才用一種語重心長地語氣道:“諸卿,時代變了,我們看待事務的眼光,治理國家的方法,也該隨之改變,與時俱進,方是正理。”
眾臣都聽得一陣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