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南京官話,玉京面試(第1/2頁)
章節報錯
卞玉京沒有答這書生的話,而是離開人群,帶著卞玉樓到縣學大門前排隊。
趁著排隊的功夫,卞玉京將小學先生的招募要求跟卞玉樓一一詳說了。
聽罷,卞玉樓退縮之意更甚,道:“姐姐,這小學要教的東西我們幾乎都不懂,有的甚至都沒聽說過,如何能透過縣學面試?此事還是算了吧?”
卞玉京道:“我們不懂,這些人便懂了嗎?況且,若是來了連面試都不敢參加,那才會惹人笑話。”
說完,卞玉京看向那些告示牆下的書生,發現不少人對著這邊指指點點,顯然有人等著看她們笑話。
這時,有一位衣著樸素的中年書生從裡面出來,恰好有人認識他,便打聽起面試的情況來。
“聞兄,可面試上了?”
姓聞的書生道:“面試官雖說三日後才會公佈今日面試結果,但我怕是難以選上。”
“哦,怎麼說?聞兄不是應聘那語文教師嗎?據我等猜測,語文應是教學生識字讀書之課,聞兄雖非秀才,卻已過了童生試,怎會面試不過?”
聞姓書生嘆道:“語文卻是教導學生識字讀書的課,但面試官要求須得以南京官話或北京官話教讀。你知道的,我原是浙江寧波人,南京官話一直說不好,此番如何能過?”
至於北京官話,這聞姓書生沒講,也沒人問。
因為自東晉南渡,晉朝士人將雒陽雅音帶到金陵、建康等江南地區,金陵雅音,也即是南京官話的原身,就是之後歷朝歷代全國通行、官方認定的正版官話。
只有元朝例外,但元朝存在時間太短,一些相關政策太奇葩,故而等到大明代替大元,南京官話地位幾乎沒受到什麼影響。
朱元璋雖帶著淮西勳貴集團入主南京,使得南京官話受到了江淮話些許影響,但仍不失雅音本貌。
後來朱棣雖然遷都北京,可卻從南京帶去了四五十萬人,再加上南京話為官話已是上千年的事實,故大明遷都北京同樣沒影響到南京官話地位。
只不過,到了明末,因京師位於北方,終究使北平話被預設為第二種官話——注意,是預設,而非官方認證。
即便到了後來的帶清,也難以撼動南京官話統治全國的地位。
雍正曾設立專門的部門、政策,推行北京話,希望頂替南京官話的老大地位,卻也只不過讓北京話流行範圍更廣,在清末才成為與南京話並行的南北兩種官話而已。
直到帶清結束,民初擬定國音,在“京國之爭”後,當時的北京話(主要指當時的承德話),才被定為國家標準語言,並發展成為後世的普通話。
也即是說,如今北京官話只能算是區域官話,就跟後世的西南官話地位差不多。
聞姓書生顯然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南京,結果南京官話都說不好,自然不可能去學北京官話。
得知了聞姓書生的遭遇,頓時排隊的書生中有其他奔著語文教師去,卻同樣自覺官話說得不好的人露出擔憂之色。
這時聞姓書生又道:“若僅是要求說好官話也就罷了,關鍵還要求有代教副課的才能。
那體育說是要帶領學生強身健體,我非武人,如何做得到?
至於那勞動課,說是要會下地幹活或是工坊做工,我同樣不懂,也從未做過,更不屑於做。
於是,我就想帶藝術課,畢竟我只有書法能勉強拿出手了。
可考官卻道,書法屬於語文教學內容,所以藝術方面的才能只能是樂、畫、棋或者別的雅藝。”
說到這裡,聞姓書生重重一嘆,道:“我不過是想在官府裡有個身份,再每月賺三兩碎銀而已,何至於被如此刁難?這小學教師,不做也罷!”
說完,徑自離開。
其餘人議論了會兒,大約有幾個人情況跟聞姓書生差不多,也紛紛離開。
這倒是讓卞玉京排隊的時間變短了。
大約等了一個多小時,終於輪到卞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