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是有關此次查抄涉桉勳貴、大地主所獲錢財物產的名目、數額一覽。”

果如朱媺娖所料,李振武進來行禮後,便遞上來一份奏章。

朱媺娖開啟來看了看,發現所獲真不少。

其中,從柳祚昌、李祖述、張拱日等五名老牌勳貴家裡抄出黃金13萬兩有餘,白銀則有712萬兩有餘。

另有遍佈應天府乃至南直隸等各地的店鋪244間,籍沒為官田的田地有158萬畝有餘。

還有府宅、別院等房產87處。

至於五人府內的字畫、珠寶、古玩、名貴傢俱等財產,則一時無法計算,都暫時被封存在五人的府邸中,等待有司處理。

涉桉較深的大地主有十九人,皆被抄家。

從他們家中共抄得黃金5萬兩有餘,白銀536萬兩有餘。

另籍沒田產109萬畝,查封店鋪183間,房產112處。

至於字畫、珠寶等財產,同樣無法計算,只能暫時封存在他們的宅邸中,等待有司慢慢處理。

朱媺娖知道,不管是讓錦衣衛查封這些難以計數的財產,還是讓有司處理,其中肯定免不了有貪墨之事發生。

即便沒有直接拿的,有司在處理一些財產時,也可以進行各種操作,從而令某些人從中獲利。

這類事後世都避免不了,更別說如今的大明朝了。

朱媺娖並不準備刻意去管。

她設立了東廠監視錦衣衛等情報機構,又讓都察院負責打擊貪腐,督促廉政。

那些貪腐的人若是沒被發現,算他們有本事。若是被發現了,不僅會被抄家,性命也難保···

“故此番共計查抄黃金18萬5495兩,白銀1248萬兩;籍沒田地247萬畝,查封店鋪427間,查封房產199處,其餘字畫、珠寶等財產無算。”

在朱媺娖翻奏章時,李振武對查抄結果進行了總結性的描述。

至於五名勳貴、十九名大地主及其家人,則都被流放到東蕃島或是瓊州島了。

之所以不流放到北方邊省,是因為朱媺娖知道,這些人在大明朝的人脈關係千絲萬縷。

若將他們流放到北方,多半起不到流放的作用,甚至可能有人藉機逃到草原、西域或者遼東去,以擺脫流放犯的機會。

相反,將他們流放到東蕃島、瓊州島,他們的人脈關係就沒那麼好用了,多半要老老實實地在兩大島上開荒,體會貧苦百姓的“幸福”生活。

倒是其他一些相關罪犯,除了殺頭的、被判處徒刑勞動改造的,多數都被流放到北方邊省,或是被強迫遷徙到北方省份安家落戶。

可以說,這一波查抄勳貴及應天府的大地主,朱媺娖是人財兩豐收。

不過,這些查抄的錢財都會歸入財政部所管轄的國庫,而非她的內帑。

收起奏章後,朱媺娖便對李振武一笑道:“此事南鎮撫司辦的不錯,今日已經是二十九,你們南鎮撫司除了一些必要人員,其他人放假三日吧。

你也是如此,趁著這幾日好好跟家人聚一聚。”

雖然只是幾句平常的關心話,但以朱媺娖的身份說出來,還是令李振武頗為感動,當即抱拳道:“謝陛下恩典。”

朱媺娖笑道:“這算什麼恩典?朕讓財政部給你們發放的年節禮才叫恩典。”

聽了這話,李振武不禁心中一動。

朝廷給臣子們發放年節禮是慣例,並非朱媺娖這裡才有。只是崇禎朝時期,財政窘迫,發給臣子們的年節禮自然也頗為寒酸,甚至被一些人嫌棄。

如今朱媺娖都特意跟他說年節禮是恩典,那今年的年節禮必然價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