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影片結束,堵胤錫甚至忍不住哆嗦著出聲道:“國之重器!這才是真正的國之重器啊!”

坐在靠前面的禮部尚書黃道周更是直接站了起來,拱手激動地道:“陛下,這鐵道太重要了,我大明無論如何都要修建!若能將鐵道修建到大明各處,天下必將大治,大明江山亦將永固!”

聽到這話,朱媺娖一笑道:“嶯山先生說得有些誇張了,不過這鐵道運輸確實可令我大明更加強盛,乃至遠邁漢唐。

因此,今後鐵道建設都將成為我大明的一大要務,即便朕與眾卿離世,亦不會停止。

待鐵道達到一定規模後,也必將替代河道運輸,成為我大明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就這樣,透過一個影片,以及部分大臣的表態,與會眾臣再沒有一個對漕運改革有顧慮,更不會有人反對。

海運變得更加安全,陸上又有鐵道運輸這種令人震撼的新方式,若是還執著於河道運輸,那就太蠢了。

至於說鐵道運輸需要耗費大量的鐵,這個沒人去擔心——透過大明新軍的裝備提升,以及南京城外的鋼鐵廠,眾臣基本都知道,如今大明的鋼鐵產量提升了一大截,並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況且,朱媺娖都說了,要用一輩子來去修建大明鐵路,而非是在幾年、十幾年內完成。

這就意味著,每年建設鐵路所需消耗的鋼鐵,應該都是在朝廷承受範圍內進行的。

···

說完漕運改革,便是各地如何安民、恢復民生了。

在這一方面,大明早就摸索出了一套還算有效的方法,不過朱媺娖也透過郝光明的提醒,給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議。

但朱媺娖以及一眾大臣都明白,要做好戰後各省的安民工作,儘快恢復生產,還是得看地方官員的能力。

而這,又涉及到了官員的選任及吏治問題。

吏治改革,朱媺娖自登基後就一直在做,目前應天府乃至整個南直隸的吏治改革也是頗有成效的。只是想要推廣到其他省,卻還需要不少時間···

這次軍務院、內閣及部分地方督撫的聯合會議持續三天才結束。

在此期間,數百御林軍於南京城外,與邊防軍第二鎮五百名總鎮親兵交接,護送著兩輛馬車進入了南京城,並直接駛入了紫禁城。

下了馬車,朱慈炯發現眼前就是謹身殿。

這時朱慈炤也從後一輛馬車上下來,打量了眼四周,就不禁走過來道:“皇兄,我們這是到了南京的皇宮嗎?”

朱慈炯道:“肯定是,眼前不就是謹身殿嗎。”

卻是御林軍為了避免出現意外,在兩人坐馬車進城、入宮的這一路上,都不許他們開啟車簾和車窗。

在兩人東張西望時,劉珠帶著兩名宮女、兩名宦官過來了。

行禮之後,劉珠便道:“兩位殿下請先到謹身殿安坐,陛下稍後就過來了。”

如果是遭難之前,朱慈炯、朱慈炤絕不會把一個女官放在眼裡,不說隨意打罵吧,肯定也不會正眼瞧。

可如今兩人卻都略顯緊張地點了點頭,很老實地跟著劉珠進入謹身殿,各自坐在一張椅子上,忐忑地等待起來。

劉珠在一旁看著,見朱慈炤眼睛不時看向桌上點心,卻又不動,便微微一笑道:“這茶水、點心都是為了兩位殿下準備的,殿下若餓了儘管吃,若不夠還可再差人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