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爵雖不清楚下面的事,卻並非一點腦子都沒有。聽了徐長福的話,他不禁道:“這不還是跟朝廷對著幹嗎?以後朝廷尋著由頭,豈能放過我?”

“我的公爺喲,”徐長福是真捉急,“您只需發個話,下面的人自然會替您辦這些事,頂多是邀請一些勳貴來府中以飲宴為遮掩通個氣,朝廷如何能知道背後主使之人是您?

況且,若您什麼都不做,難道任由朝廷查清田畝,以此為藉口治罪嗎?”

徐文爵終於被說動,一咬牙道:“行,這事就交給你去辦吧。記住,可別跟下面的人說是我授意的。”

“公爺放心,我會辦妥的。”徐長福如此回答。

心裡卻在想:我去辦這件事,誰不知道是得到了您的授意呢?

所以,要想在明面上把魏國公府摘出來,還得好好籌劃一番才行。

···

昭武元年,十二月一日。

也即是連續三天的“田稅改革”御前會議召開後的第一日,由戶部培訓的上千名“清丈田畝專員”便被下派到了應天府下轄的八個縣指導、協助清丈田畝工作。

如此快的動作,超乎了很多人的預料。

在以往,大明朝廷要實施什麼新政策,且不說君臣們要在朝中爭議多久,即便是議定了,真的要去落實,也得準備個十天半月。

朱媺娖登基後,昭武朝落實政策雖然快了很多,可觀以往新政實施過程,在透露出訊息後,也會有三五天的間隔。

如今卻是一天間隔都沒有,著實打了許多人一個措手不及。

應天府府衙外。

早上八點剛過,同知夏允彝便帶著戶房官吏在公告欄張貼“清丈田畝”的公告。

夏允彝1596年生,今已五十歲了,乃是崇禎十年進士。

之後他在福建長樂擔任了五年的知縣,體恤民情,革除弊俗,成為當時全國政績突出的七位優秀知縣之一,得到了崇禎的召見。

本應在之後擢拔到中樞任職,或任地方州府級別的左二官,但因母親病逝,他只能回鄉丁憂。

三個月前,夏允彝丁憂結束,到南京吏部報備,很快便得到朱媺娖召見,擔任應天府通判。

應天府作為如今大明京城所在,同知、通判都有兩個。

朱媺娖知道夏允彝在福建任知縣時,革除弊俗,做得很不錯,便讓他主抓新政相關事宜。

夏允彝不負朱媺娖所望,在落實新政工作中表現頗為出色,因此被擢升為同知,依舊主管新政落實工作。

“副尹,公告張貼好了。”一名吏員過來稟報。

夏允彝看了眼周圍圍觀的百姓,便道:“那便念給百姓們聽。”

“是。”

雖然冬季八點略有些早,但如今南京人口上百萬,早上起來做事的百姓也有許多。

經過府衙前,見張貼了新公告,那些不著急去幹活做事的,便停下來觀看,或是等人念公告。

畢竟府州縣乃地方官府,出臺的任何政策,都與百姓息息相關。

這些人中不乏一些勳貴、士紳、地主家負責採買的管事、僕人。

聽完了公告,一些管事直接將採買的事交給底下僕人去做,自己則趕回去向主人稟報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