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輝府,新鄉。

阿濟格奉命將本部大營設立在此處——據他所知,這是洪承疇給多爾袞的建議。

作為此番大清與明軍大戰的中線統帥,阿濟格掛徵南大將軍印,總領河南及北直隸大名府軍務。

不過清國目前已盡棄黃河以南的地盤,故阿濟格實際是總領懷慶、衛輝、彰德、大名四府軍務。

新鄉雖非衛輝府治,但地理位置卻頗為關鍵。

其位於衛河河畔,而衛河上游西接清水、丹水,而丹水上游又穿過懷慶及山西的澤州,在懷慶府內與另一條大河沁水亦有河渠相連。

沁水則是由山西匯入黃河的大河。

丹水下游則東接淇水、衛河,而衛河則又連通廣濟渠,可直入京杭大運河。

淇水上游又在彰德府境內。

最主要的是,新鄉在衛輝府的位置較為前突,與開封府河北區域的原武、陽武、延津、封丘四縣都頗近。

故新鄉既可以利用四通八達的水系運輸糧草軍備,又可以支應最可能與明軍交戰的開封河北四縣,由此才被洪承疇推薦作,設為中線大軍中樞之地。

阿濟格雖然是徵南大將軍,卻並非大權獨攬。

一則,清庭對領兵大將向來都防一手,和大明這邊沒太大區別。二則,多爾袞知道他這位同胞哥哥缺少智慧,且性格粗暴,並非一方統帥的合適人選。

只不過,他如今身邊實在沒有其他更值得信任且合適的人選放在這個位置上,才不得不重用阿濟格。

為了盡力打好這一仗,多爾袞給阿濟格安排了兩個副手,一為譚泰,二便是勒克德渾。

譚泰出自滿洲正黃旗,為已故一等大臣揚古利從弟,努爾哈赤時期便征戰沙場,今年已有五十三歲。

清國入關前,將領即便不戰死沙場,也因為常年征戰以及關外惡劣的環境較為短壽,四五十歲病死的大有人在,故而譚泰如今不僅是名將,更是老將。

相較而言,阿濟格才四十一歲,又性格粗暴,行事難免會有錯漏。

有譚泰這位老將在旁看著,多爾袞才能放心。

除此外,多爾袞這麼安排還有另一層心思。

譚泰原是黃臺吉信用的重將,在黃天吉去世後,其先是支援豪格,後又隱約成為福臨派系的重要人物。

多爾袞將其調到阿濟格身邊,便是為了以防萬一。

至於勒克德渾,雖是代善之孫,年紀卻比滿達海等代善後面幾個兒子都大,且能征善戰,最主要的是其在政治戰隊中,選擇了多爾袞。

如果不是勒克德渾資歷終究差了些,且之前在汝寧府大敗了一場,多爾袞都想安排勒克德渾做中線主帥了。

清國給一方主帥配個宗室副手乃是慣例,所以多爾袞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勒克德渾。

至於負責南線,也即是山東戰場的主帥,多爾袞猶豫來猶豫去,還是選擇了豪格。

豪格此前去山東平亂時,便已經恢復了肅清王的身份,其人雖然與阿濟格一般,性格較為粗暴,但在戰場上的智慧卻是要高於阿濟格不少的。

而他與阿濟格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親王身份——值此大清國危難之際,唯有親王作為一方主帥,才能穩定軍心,不墮士氣。

多爾袞同樣花心思給豪格安排了兩個副手,宗室博洛、老將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