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

隨著沉悶的巨響,十枚碗口大的鐵球轟嚮明軍炮兵陣地。

明軍炮兵陣地此時距離清軍大營最前面的一線營壘有三里地,而清軍大炮中,唯有紅夷大炮能打三里遠,並且還需要安置在較高的位置上。

堵胤錫這邊早就知道對面清軍有十門紅夷大炮,又怎麼可能不防備?

故而雖然擺出了足足八十門光明火炮,但炮位卻分得很散,且光明火炮地炮車都做了厚木包鋼的擋板,其後又以鋼筋作為骨架做了受力緩衝結構。

雖未無法完全擋住紅夷大炮打發的鐵彈,卻也可以稍稍防禦,讓炮兵有個躲避的地方。

另外,大明新軍炮兵在設定炮位時,一邊都會在旁邊設定專門的避彈坑。

便如此時,一聽到清軍大營中炮響,很多炮兵便紛紛跳入旁邊的避彈坑——這種避彈坑對於防備紅夷大炮的鐵彈還是頗為有效果的。

只見十枚鐵彈呼嘯而來,只有三枚幸運的命中了明軍炮車。

這機率已經相當高了。

然而,其中只有兩架炮車被損毀,另一架只是被擦了個邊而已。

鋼製的光明火炮,也只有一門輕微受損。

至於炮兵,則只有一個倒黴蛋被破碎的炮車碎片扎中要害當場死亡,另外則有三人受了輕傷。

雖然這個傷亡很輕微,但邊防軍第十四鎮的炮兵們卻感覺受到了嚴重的挑釁,當即以開花彈延伸轟打尚可喜部的幾個營盤。

尚可喜如今麾下也才五千人而已,為了防備明軍火炮,設立了足足四個不小的營盤。

即便如此,遭受八十枚開花彈,平均每個營盤也分攤了二十枚。

哪怕尚可喜部也在營中設立了溝壕、避彈坑,可還是傷亡近百人,尤其是炮車附近的炮兵。

其中幾架安置在高坡上的紅夷大炮,甚至有三門被炸翻在地,想要恢復炮位至少需要一刻多鐘,而若想再次打發,還得一刻鐘。

有兩刻鐘,明軍都能在打發十好幾輪炮彈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一兩分鐘後,明軍火炮再次照顧尚可喜部的四個營盤。

因為堵胤錫、郝效忠都沒發話讓停止,或是選擇別的營壘轟打,第十四鎮的炮兵們便以兩三分鐘一輪的頻率,不斷轟打尚可喜部營盤。

臨時負責指揮這八十個炮組的第十四鎮直屬炮哨哨長魏大成是個從四川調撥來的老炮兵,在方才清軍的炮擊中差點重傷,本身脾氣火爆的他,這時一邊指揮炮兵們打發炮彈,一邊罵罵咧咧。

“狗日的清虜,居然敢打我們,有本事打死我們撒?打不死我們,你們就得死!”

“給老子繼續上開花彈轟,讓他們感受下什麼叫炮彈洗地!”

這魏大成在成都受訓時,也是看過電影的,影響最深刻的就是電影中炮彈洗地的場面。

他一直以來的遺憾就是手下火炮太少,這次能夠指揮八十門光明火炮,模仿一把電影中的炮彈洗地,可算是過了癮。

魏大成等炮兵是過癮了,可對面尚可喜部的八旗漢軍卻崩潰了。

八十枚開花彈,兩三分鐘就落下來一輪,這讓尚可喜部的炮兵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

但凡想過去操作紅夷大炮的,往往還沒打發,就會迎來一輪明軍的開花彈,頓時各個臉上開花,死傷慘重。

那些都在溝壕、避彈坑中的其他八旗漢軍同樣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