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一戰清軍折損了不少八旗兵馬,但過去數月已然補充了大部分兵員。

雖然八旗滿洲兵馬數目只恢復到了六萬左右,離全盛時期的七萬多人還有差距,補充的兵員中也多有未成丁的少年及五十歲往上的老者,但好歹讓八旗滿洲面子上不那麼難看了。

至於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兵力原本不如八旗滿洲多。

八旗蒙古兵少,是因為願意接受清庭收編的蒙古部落目前還比較少,沒那麼多蒙古勇士能加入八旗蒙古軍。

而漢軍人少,則純粹是清庭有意限制——畢竟漢人太多,若不加以限制,入關後憑藉八旗漢軍的軍餉待遇,是能招募到不少兵員的。

八旗軍是清國的根本,所以保證八旗滿洲在八旗軍中佔據絕對優勢兵力很重要。

然而,如今清國已然到了較為危險的時刻,八旗滿洲擠了又擠,也才恢復到將近六萬兵的樣子。

考慮到還有數量眾多的綠營兵需要壓制,清庭也只能適當放開些八旗漢軍的入旗條件。故而,如今八旗漢軍總兵力也恢復到了五萬多人。

不過,多爾袞、布木布泰等清庭高層,對此番與明軍會戰到底缺乏足夠的信心,暗地裡做好了隨時回關外的準備,因此調撥給西、中、南三線的八旗軍都不是很多。

勒克德渾、譚泰,以及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五人目前都只統領了一個甲喇(最多1500人)的八旗滿洲兵馬。

再加上阿濟格親自統領的一個五六百人的巴牙喇營、一百多名葛布什賢(侍衛),中線的八旗滿洲總共也就八千來人而已。

但金礪所領的鑲紅旗漢軍、王世選所領的正紅旗漢軍、以及尚可喜所領的部分鑲藍旗漢軍,加起來卻足有一萬五千人。

最後便是祖可法統領的兩萬五千精銳綠營兵。

這就是四五萬兵馬。

只是如今譚泰領著一個甲喇八旗滿洲和五千綠營精銳守新鄉。

跟阿濟格來攻打陽武的便只有四萬人出頭。

另外,阿濟格還徵發了三萬多民夫。如此情況,對外號稱十萬大軍都是可以的,兵力其實不算少了。

···

陽武縣城,清軍主攻的北面。

隨著清軍戰鼓聲想起,足足有十門紅夷大炮、三十門紅夷炮,由尚可喜部漢軍及民夫推出軍陣,推向選定好的炮位。

陽武城頭,徐勇透過望遠鏡,將三里之外的清虜軍陣情況看得清清楚楚。

見清虜最先推出來的三十門紅夷炮已然進入城牆兩裡之內,他冷笑一聲,當即命令北城牆的各炮組開炮。

所謂炮組,指的都是光明式火炮。

因為只有光明式火炮,才需要十個以上的炮兵協作運送、發炮。

至於虎蹲炮,往往兩三個將士,甚至一兩個將士都能打發,已然接近單兵武器了,若設定炮組,反而會限制虎蹲炮和將士們的發揮。

徐勇此番鎮守陽武,除邊防軍第八鎮直屬炮哨外,還有第一營的一個營屬炮哨。

邊防軍每個炮哨一般有各類口徑光明式火炮二十門,故兩個炮哨也就是四十門。

清虜此番攻打陽武,是集重兵於北面,東、西、南三面都只有一兩千騎兵看守。

故而,徐勇將四十門火炮都掉到了北城牆——反正光明式火炮運送要遠比紅夷大炮方便,即使清軍更換主攻方向,他也完全來得及將光明式火炮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