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李自成怕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殺了鄭四維,李自成又逐一招來荊州軍中其他了解明軍破就江陵之戰情況的人細細詢問。
問完後,他不禁用獨眼望著南邊,眉頭深鎖。
作為流寇征戰天下多年,李自成和其他明末流寇首領一樣,習慣了親自率領少數精銳探查前路。
因為只有親自了解了某些地方的情況,他作為首領才能決定下一步如何走。
雖然曾有很多流寇首領因為這個習慣遭遇埋伏, 被官軍或殺或俘,但李自成等流寇首領依舊不改此作風。
不是他們不知道親自率軍前突的危險,而是形勢逼得他們必須這麼做,才能讓隊伍在形勢複雜多變的明末環境中迅速做出應對,吊著追擊他們的官軍走。
如今已到二月下旬。
從陝西撤退的東路順軍後部才由南陽進入襄陽,李自成卻已經率領著中營護衛精騎一路南下到了荊州。
一路走來, 他發現湖廣最北邊的襄陽府和德安府北部, 因這兩三年都為順軍佔據, 百姓較為安穩,生產恢復得不錯,隱隱有了些興旺之相。
可到了承天府以及荊州府,地方卻都是一片衰敗之相,很多縣城、鎮子甚至都打爛了,不見人煙。
田地也多有荒蕪的。
原本,李自成知道張獻忠是前年秋冬之際才進入的四川,黃州、荊州、承天、嶽州、武昌等地又為順明雙方反覆爭奪,便知道湖廣民生怕是沒恢復多少。
畢竟,早在崇禎十五年湖廣就被他和張獻忠犁了一遍,民生凋敝。
卻沒想到,過了兩三年,湖廣民生不僅沒恢復,反而更差。
由此他更加確認放棄荊襄, 渡江去江南,取江南錢糧、人口作為基業的想法是正確的。
可想到朱媺娖所率領的長江水師, 他卻又遲疑起來。
他原以為鄭四維先前所講,為了推脫罪責將明軍炮火數目、威力有所誇大。
詢問了其他荊州軍, 才知道鄭四維所講都是真的。
如果明軍真有如此眾多的大威力火炮, 更有上千艘船隻,恐怕他想要率軍渡江南會很難。
至於說什麼“鐵船”,則被李自成當成了無稽之談,根本不信。
如今跟隨在李自成身邊能出謀劃策的只有軍師宋獻策。
瞭解情況後,宋獻策道:“陛下,即便有那坤興公主的水師在,我等也未必沒有下江南的機會。
福王在南京登基,坤興公主卻在成都監國,這‘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坤興公主與南京朝廷多半不能相融,甚至會打起來。
何況,駐守在武昌的左良玉又是擁兵自重之輩,跟南京朝廷以及那朱媺娖都不是一條心。
也許兩者在武昌就會打起來,介時我軍或可坐收漁翁之利。”
聽了宋獻策這番分析,李自成臉色總算陰轉晴,露出笑容, 道:“軍師說得不錯, 天命還是在額大順這邊的。不過江陵城額還得去一趟,一則看是否有機會奪回江陵,二則就近觀察下那妖女麾下兵馬的實力。”
自從被朱媺娖刺殺過一次,從朱媺娖那裡得到的神燈又在用一天不到就熄滅了後,李自成便稱朱媺娖為妖女。
尤其是在山海關大敗,回到京城,得知李巖、紅娘子叛逃後,李自成更認定了,他的運氣就是從被朱媺娖刺殺後才變壞的。
那盞已經無用的神燈,更是被他當成了不祥之物,用火焚燬了。
他既恨朱媺娖,又對朱媺娖有著莫名的忌憚。
所以,率領三千精騎在荊門所整頓了鄭四維帶來的三千多荊州軍後,次日他才繼續南下。
到了距離江陵十幾裡地時,他便停下,派輕騎哨探前去了解江陵城目前的狀況。
結果哨探卻帶回一個讓李自成、宋獻策都很意外的訊息。
明軍並沒有佔據江陵,而是離開了!
李自成隨後又派了幾波探馬前去,確定江陵城不是明軍設定的陷阱後,這才率領軍隊“收復”了江陵。
隨後,他也瞭解了明軍在江陵城的作為。
收降順軍,汰選精兵帶走。
取錢糧,帶走五萬石糧食不說,還分了四萬石糧食給荊州百姓,甚至還好心的給江陵留了四萬石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