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地圖上的“小明”,帝君的文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張地圖陳邦彥其實拿到報刊時就看到了。
地圖囊括了大明領土面積最大時的所有區域,但卻用顏色、文字對已非大明所統治的區域做了區分。
大明控制區為深紅色。
在北方陝西部分割槽域、山西、北直隸、山東、遼東以及原奴兒干都司全都被染成深藍色,並寫了一個清晰的、恥辱的“偽清佔領”四字,在北京上面也標註了“偽清竊據”。
其中,在中部草原以及奴兒干的北部一片區域,卻被染成淺藍色,標註了“喀爾喀蒙古”、“索倫”的字樣,又括號標明“受偽清控制”。
在西部草原大片區域則標註為深綠色,標註“衛拉特蒙古部落聯盟(準格爾部落為盟主)”。
而在衛拉特東南部與大明、偽清接壤的部分割槽域,忽然“原關西七部”,以及陝甘的部分衛所,表明衛拉特已經侵蝕了大明不少領土!
衛拉特下方為葉爾羌汗國,染成白色,並括號標明“藩屬國”。
葉爾羌的南方則是染成深紫色的“和碩特汗國(原烏斯藏都司)”。也即是說,大明烏斯藏現在被新勢力侵佔了。
然後在雲南的邊境,一些府縣被染成澹紅色,標明“土司完全自治,暫不受朝廷控制”。
再往南邊去,卻是染成了灰色的“越南(原交趾布政司)”。
最後則是一些更外圍的一些大明藩屬國,如朝鮮、日本、琉球等國家。
總之,從這幅地圖上看,如今大明領土比之全盛時期縮小一半都不止,已變成“小明”了···
陳邦彥並沒有再去感慨大明疆域變化,他的目光主要落在大明失控區域的江北、河南及陝西三省。
聯想著軍事版面上的那些內容,他隱約明白朝廷的戰略部署了,神色不由變得更加興奮···
在紫禁城,內閣、軍務院、都察院、法務院,凡從七品以上的官員都被髮了一份《大明報》(旬刊)。
其中,都察院的衙門被朱媺娖定在文華殿。
當然,文華殿作為一個跟武英殿對等的建築群,殿宇、房間頗多,裡面並不止都察院一個衙門,還有翰林院、通政司以及太常、太僕、光祿、鴻廬四寺。
說起來,原大明五寺中不僅大理寺因為法務院的出現被除名,剩餘四寺如今也都缺員嚴重,且眾人都看出朱媺娖並沒有補足缺員的意思——起碼沒著急補。
都察院如今官吏要比以前多多了,故而衙門佔據了文華殿正殿及前殿。
左、右都御史的值房都在正殿內,且實為一間房。
待辦事吏員在姜曰廣、高宏圖桌桉上各放了一份大明報旬刊,兩人就帶著批判的神色翻看起來。
朱媺娖授柳如是為宣傳部提舉之事,他們是昨日才知曉的。
這還是因為昨日有宦官到各部門傳下朱媺娖的口諭,要求在京從七品以上的官員都必須閱讀《大明報》旬刊上的政治、軍事、文化三大版面的內容。
否則的話,兩人還不知什麼時候才會知曉此事。
雖然按照如今朝廷的規矩,皇帝下什麼命令都察院基本管不到,可兩人畢竟是經歷了好幾個皇帝的元老,習慣了大明以前的運轉方式,心態一時難以改變。
所以,對朱媺娖授柳如是為官,讓其辦什麼《大明報》,兩人心裡是頗為不爽的。
既如此,看《大明報》自然不會覺得順眼。
這不,高宏圖一摸到報紙就搖頭嘆息,“唉,不過又一份邸報而已,居然用這麼好的紙張,還弄出這麼精美的印刷,也不知靡費了多少銀子。”
另一邊的姜曰廣同樣有此想法,聞言便輕笑著加了一句,“說不定還請帝君辦了不少忙呢,也不知帝君動用了多少仙脈和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