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他先後到宣府及福建為將,曾聯合鄭芝龍擊敗進犯福建的荷蘭人及海盜劉香,立下大功。

再後面又參與平定江西妖道張普薇之亂,崇禎十年後,才到浙江去領水師,對浙江海盜或招或剿,令浙江台州、紹興、寧波沿海大為安生。

可以說,黃斌卿作為文官之子轉任低階武官,二十幾年間為大明轉戰東西南北,這份履歷是真的不錯。

但朱媺娖同樣也知道,黃斌卿在後世歷史上,更加的跋扈自雄,但其到底是否成為實質性的軍閥,卻是存在爭議的。

弘光朝廷破滅後,其在舟山,是奉隆武帝為正朔的。因而當魯王君臣前來舟山立足時,他不接納,甚至與魯王的兵馬相互攻伐,最終被張名振等人設計殺掉。

郝光明跟朱媺娖分析這個人之後,覺得非要說他在弘光朝後成了實質性軍閥,是不太對的。

而從後面的歷史看,舟山及浙東若不是受魯王朝廷影響,而全歸隆武朝廷統轄,清國未必能那麼快擊破隆武朝。

魯王朱以海在明末宗室中雖算不錯的,但實際能力很一般,肯定是比不上隆武皇帝。

而張名振等人雖為忠烈,但在軍事方面,肯定也比不上二十幾年轉戰各地的黃斌清——黃斌清在舟山是被設計殺掉的,而非是被張名振等人正面擊敗。

舟山真交給黃斌卿守,真未必那麼容易被清軍攻破。當然,前提是黃斌卿別投清。

但黃斌卿在接觸清軍前就死了,所以他會否投清,無法判斷。

出於以上分析和想法,朱媺娖最終決定,給黃斌卿一個機會。

所以,在畢著說完後,朱媺娖便道:“舟山水師,朕已命水師第二鎮前往舟山,對黃斌卿等部水師進行汰選、整編。

若其配合整編,便予其水師第八鎮總兵之職,諸位以為如何?”

“陛下,此人既有割據之嫌,如何還能再讓他領兵,委以重任?”最先開口的卻是楊廷麟。

雖然轉任為軍系文官,但楊廷麟顯然仍是傳統文官的思想,對這種有軍閥化傾向的武將極為警惕。

同為武將的紅娘子、馬科都沒吭聲。

以平亂起家、做過總督的朱大典看了眼朱媺娖,沉吟著道:“這黃斌卿到底是一員宿將,多有功勞,給他一次機會也無不可。

當然,若他不願配合整編,朝廷自當派人緝拿,剿滅其部眾。”

另一邊李巖透過投影影片傳來聲音,“陛下,這等將領還是收服最好,若發兵剿之,即便大勝,亦是我大明的損失。若是讓他逃到了海上,那浙江沿海必會受到侵擾。”

朱媺娖讓軍務院一眾要員發言,只是想了解他們的想法,再統合想法而已。

既得李巖、朱大典支援,她就沒再多說,直接道:“此人的安排便如此吧。”

畢著得朱媺娖示意,繼續講道:“定海衛所兵如今實同募兵,名義上受定海衛都督僉事劉世勳統領。

劉世勳乃崇禎十年武進士,兼通詩史,據說頗有謀略,但並不受黃斌卿信任。”

聽到這裡,楊廷麟積極建言道:“陛下,或可以此人分化黃斌卿之權。”

朱媺娖點頭,不置可否。

劉世勳這人也是抗清忠烈,名聲還不錯,根據郝光明的分析,此人並沒有太多實際統兵打仗的經驗,後世其領兵抗清很快就敗掉。因此,劉世勳在歷練出來前,大概只適合做參謀。

不過,此人潛力應是比黃斌卿更大的,更值得培養。

畢著又繼續道:“浙江沿海的兵馬除定海舟山這部分外,再就是嘉興與杭州之間的海寧衛總兵王之仁部,以及副將銜實授台州石浦參將的張名振部。

據悉,王之仁部目前有水陸官兵兩萬餘,張名振部則有水陸官兵七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