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糧榨乾了?那就拿銀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買到了仙藥的陳瑞很是得意,向旁座的錢同生笑道:“有了這份仙藥,不僅可以抑制一年的消渴症,便是不用也可高價賣掉。而且錢兄應是看到了,便是那裝藥的瓶子,都是仙品呢。”
“是啊是啊。”
錢同生面露虛假的笑,心裡卻是暗哼:得意什麼?我錢家不比你陳家差錢,待會兒也買個好寶物。
對於朝廷來講,或許有錢也未必買到糧。因為那些藏糧的大地主、富商提防著朝廷。
可對本地的富商、士紳、地主來講,有錢就能買到糧,不僅因為他們知道誰家有糧,還因為三者本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或者說大多數都是同一個家族中分出讀書做官的、經商致富的、種田保本的。
即便改朝換代,這些人的家勢也未必會衰頹;即便偶有衰頹,也可蟄伏數十年後再起;以此綿延家族,富貴上千年!
總而言之,這些人有錢就能找關係買到糧,而本身家裡又未必真有那麼多糧食,所以叫價才這麼有恃無恐。
這邊,陳瑞還想繼續向其他人炫耀呢,便瞧見涼亭中明史蘭又拿出了一個小藥瓶。
盧九德用擴音器道:“此仙藥可抑制陽亢,若因陽亢而頭暈,服一次立即見效,徐家老園主便向我買了一年份的,起拍價一萬石米···”
陽亢同樣屬於富貴病,而且比消渴症更長見。雖然明代中醫對陽亢已有不錯的治療方法,可見效卻慢。
因此聽了盧九德的講解,很多上了年紀的富豪都留了心思。
最終這一瓶治療陽亢的藥邁出了五萬石米的價格。
再接著,明史蘭卻是從箱中拿出了一面長寬皆超過一尺的玻璃鏡。
見此,不少蘇州富豪感到失望。
“這不是西洋鏡嗎?雖然大一些,清晰一些。”
“看著確像西洋鏡,就是不知有何奇妙之處。”
“說此番都是仙家寶物,應該不會賣凡俗之物吧?”
“誰知道呢。”
“···”
眾人低聲議論時,盧九德道:“此物名為玻璃鏡,看似西洋鏡,卻並非西洋鏡。
首先,西洋鏡做不到這麼大、這麼清晰,各位家中若有西洋鏡的,相信該知道,西洋鏡至多巴掌大的一塊。
其次,西洋鏡製作中使用了水銀,而水銀是有毒的。各位家中女眷,若常用西洋鏡,定會被毒素慢慢侵入肌膚,衰老得更快,甚至因疾病叢生而早死。
陛下不願見西洋人以此毒鏡暗害我大明婦人,故此番不僅賜下十面更好且無毒的玻璃鏡,還將在南京建立玻璃鏡廠。
當然,玻璃鏡既為俗物,此番起拍價也便宜些,為一千石米,每次加價不得少於一百石米。”
西方以“錫汞齊”製造的西洋鏡誕生於十四世紀初,至清朝乾隆年間傳向民間中產階級家中,因此在明末這個時期,是有一些西洋鏡傳入的,極受追捧。
朱媺娖本就計劃建立玻璃鏡廠賺錢,自然要打擊西方的西洋鏡。
所以,郝光明就教了盧九德剛才這番話,一棍子將西洋鏡的名聲打死。
果然,得知了玻璃鏡與西洋鏡的不同,即便知道其乃凡物,富豪們仍踴躍競拍。
最終十面玻璃鏡竟然拍出了八萬石米的高價!
之後,盧九德又開始賣“仙藥”,主要是治療陽亢、消渴症及補鈣養生這三種,只是不再是單瓶拍賣,而是分組,或三瓶一組,或五瓶一組。
前後共拍出三十瓶“仙藥”,獲得超百萬石米!
其實盧九德共帶了五十瓶(都是小瓶),但將拍到後面,蘇州富豪們購買意願直線降低,有的只被加價兩三千石,就被買去了。
他便知道,蘇州米糧多半就這些了。
或者說,願意用米糧買仙藥的富豪就這些了。
記著郝光明“物以稀為貴”的教導,他便留下二十瓶,沒再賣了,而是接著賣起了電子手錶。
郝光明將電子手錶當成藥品後的第二大貨物,有多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這東西在後世便宜好批發。
二是因為電子手錶對於明朝富豪來講確實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