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負責斷案,那縣老爺幹啥?”

這是多數百姓心中的疑問。

因為大多數百姓一輩子都未必能跟縣官打交道,對於他們來講,縣老爺就像戲文裡一樣,是負責審案斷案的。

如陳邦彥這樣對官府機構有所瞭解的讀書人卻是明白,知縣最重要的責任其實是守土安民和保證一地的錢糧徵收。

至於審案決獄,只是知縣的一方面工作,很多時候知縣都未必會親自過問,有交給縣丞、典史去辦的,也有直接讓刑房典吏處理的。

所以,陳邦彥聽周贊講了一遍就明白過來,朝廷這是將審案決獄的權利從縣衙、府衙剝離出來了。

因為在縣法院之上還有府法院,負責一府審案決獄之事。

府法院之上還有省法院,再往上又有最高法院,而最高法院則相當於以前的大理寺···

至於對審判結果不服可以上告的事,卻是以前就有的,並不稀奇。

還有小部分讀書人對告示內容的關注點與大多數人不同——

“為他人訴訟者必須有訟師證?”一名讀書人打扮的青年聽到最後不僅驚訝出聲。

周贊正好講完,便點頭道:“不錯。”

“訟師證需透過省法院組織的考試才能獲得?”這青年看著告示眉頭緊皺,“若這省法院卡著不發放訟師證,豈不是意味著我等無法為冤屈者辯白?”

這青年三十出頭,是南京城小有名氣的訟師,叫梁孟昌,人稱梁大狀。

周贊是認識他的,聞言笑道:“梁大狀不必擔心,今後凡有案子審判,被告、原告都需有訟師,若是哪一方沒有,法院還要負責安排。

法院新政要落實,本就需要不少訟師。所以,省法院組織的訟師考試應當不難。

梁大狀精通大明律,又有訴訟經驗,只要去參加考試,肯定是能透過的。

當然,透過考試後只能獲得見習訟師的證書,想要獲得更高階的訟師證還得達到其他條件才行。”

聽了周贊這話,梁孟昌頓時想到之前朝廷請賬房幫忙查賬並賜予會計證書的事。

如今看起來,怕是朝廷要將訟師也納入正規化管理了。

作為一個思維頗為敏捷的讀書人,梁孟昌很清楚,此事對訟師群體而言是有好處的。

一則意味著他們獲得了朝廷的認可,可以少受到一些正統讀書人的鄙視。

二則,訟師職業既然要規範化,還要考試,以後當訟師必然越來越難,那麼他們這些已進入這一行業的人無疑會獲得頗大優勢。

最後,既然朝廷新設的法院需要訟師,說不定他們還能透過這條路做官呢?

沒見周贊一小小書吏都成了九品官嗎?

須知,一般縣衙的刑房只有典吏、攢點、書吏各一人,以典吏為一房吏員之首。

至於剩餘的書辦、幫差、貼書等人員,都屬於縣衙招收的編外人員,並不在朝廷官吏編制內。

而江寧作為南京附郭,六房事務更多,在編吏員也更多。

有典吏一名、攢點兩名,書吏二至四名。

據梁孟昌瞭解,周贊在江寧縣刑房書吏中屬於排名較靠後的。

如此都能成為九品官,他梁大狀只要努力,肯定也有機會做官!

念及此處,梁孟昌趕緊問:“省法院在何處?什麼時候組織訟師考試?”

周讚道:“省法院就在國子監附近,也是今日開門。據說三日內便會組織一次訟師考試,具體時間鄙人也不清楚。”

“多謝!”

梁孟昌拱手道了聲謝,立即離開,匆匆往國子監方向去了。

同時離去的還有好幾個讀書人,不是已經做了訟師的,便是有意做訟師的。

明末時,江南民間訴訟成風,以南直隸及浙江為最。再加上讀書人內卷嚴重,科舉道路難走,南京城中選擇做訟師的讀書人並不稀少。

陳邦彥也看出考取訟師證或可成為晉升官道之資,但他對刑名之事並不感興趣,對大明律雖有了解,卻並不精善,也就沒起做訟師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