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左雖是南明江北四鎮之一,卻是其中實力最弱的一股,甚至比不上劉澤清。

這點,從劉澤清麾下尚且有一票總兵、參將等在史書留名,哪怕是壞名聲,可劉良左麾下卻幾乎沒有,便可見一斑。

事實上,劉良左麾下精兵只有充作親兵的三千多人,也就和黃得功麾下的大總兵差不多,然後便是兩萬餘敢戰之兵。

即便加上劉良臣的數千漢旗軍,攻打合肥的精兵亦不足一萬。

更何況兄弟倆還捨不得讓精兵在攻城戰中損耗。

又以為南明其餘軍鎮必定為多鐸、準塔所領的另外兩路大軍擊潰,“大勢在我”,便讓炮灰新兵去慢慢地消耗城防物資及守軍的箭支、火藥,同時不斷打造更多、更好的攻城器械,準備在合肥守軍虛弱時來個致命一擊。

不得不說,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劉家兄弟這一攻城策略是很正確的。

合肥雖然有兩萬餘守軍,但軍事物資儲備卻稱不上充裕,再加上被圍城,士氣難免會日漸低落,如此下去,確實有可能被劉家兄弟攻破。

就這樣,劉家兄弟時不時派炮灰攻一下城,包圍著合肥打了好幾日。

結果不僅沒等來清軍大勝的訊息,反而等來了黃得功率領的兩萬多精兵,以及清軍大敗的訊息。

這時候劉家兄弟的總兵力依舊超過明軍,可腹背受敵,士氣已喪,又哪裡是黃得功所領兩萬餘精兵的對手?

於是在合肥城下大敗。

虧得劉良左夠果斷,及時捨棄一兩萬敢戰之兵及剩餘的兩三萬“新兵”斷尾求生,才率領著精銳與劉良臣的漢旗軍逃了出去。

黃得功是從北方來的,兩人便向西逃去,想要逃入河南求助於河南的清軍,乃至讓在湖北的阿濟格大軍接應。

結果逃到六安附近的七里崗,又遭遇了李國英率領的邊防軍第七鎮。

劉家兄弟手中雖然都是精兵,可一路逃亡已成疲兵,人數又不如邊防軍第七鎮多,便再次戰敗。

只是此番乃遭遇戰,李國英兵力也只不過比劉家兄弟多數千人而已,因此斬獲並不多,也沒留住其主力。

最大的作用是讓劉家兄弟對局勢產生了誤判,認為湖廣清軍也敗了,不然湖廣明軍怎麼會閒得跑來廬州府?

兩人不敢直接向西逃,怕再遭遇其他明軍,於是折向西北而去。

然而,此前一路逃遁,兄弟倆麾下隊伍都沒有帶多少物資,軍糧消耗完後只能邊走邊蒐羅鄉野及小城,劫掠百姓。

而這又進一步拖慢了行軍速度。

最終在鳳陽府西南地丁塔店被黃得功、李國英等將領截住,一戰殲滅!

這年頭,電報只朱媺娖有,即便電報員和電臺被敵人俘虜,敵人也未必知道其作用,除非電報員主動說。

所以,電報傳遞的訊息可信度接近百分百,黃得功應該也不會虛報這種大捷。

於是朱媺娖看完電報,當即便讓人將此大捷通報全城。

不久,南京城各處便相繼陷入一片歡呼聲中···

五月二十四日,朱媺娖亦放下一切工作,參與到登基大典的演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