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假太子死,女帝繼位!(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不論他們是主動還是被迫,既然做了,便不值得同情。
“呵呵,這盧傳、王懩果然不是好東西,在後世都是南京城破時跟著趙之龍、朱國弼一起降清的,甚至很快得到了清國的信用,迅速升官。”
朱媺娖沒有說話,而是下令回往宮中。
在等待抓捕王之明、馮可宗時,她已經隨黃道周、盧九德等人瞭解了明日登基大典的所有具體環節。
今日必然還有一些要務需要她處理。
她的趕緊去處理了,好回竹林老宅那邊休息,因為明日她要比平時起得更早···
五月二十五日。
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張燈結綵。
百姓們有條件的,會去買幾個爆竹燃放,條件差的也會弄來一些紅紙張貼,以顯喜慶。
因為南京的百姓們都知道,今天乃是坤興公主監國朱媺娖登基為帝的大喜日子。
如果說,以前大明皇帝對百姓們而言只是一個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名詞,是誰他們都不甚關心。
那麼對朱媺娖繼位為帝,大多數百姓都是高興的。
因為在朱媺娖掌控南京的一個多月中,已經為百姓們做了不少實事,讓百姓切切實實的獲得了一些好處。
首先便是南京治安狀況大為改善,欺壓良善百姓的權貴公子,街面上的混混潑皮,吃拿卡要的惡吏、官軍,都消失不見了。
尤其是那些面對權貴老爺卑躬屈膝、為奴為僕,反過來有欺壓貧苦百姓的京營官軍,或是被砍頭,或是被流放,又或是被遣散為民。
剩餘的則都被改造為衛戍軍、工屯軍,和禁衛軍一起維護南京治安秩序,甚至還清理了一次南京大街小巷的垃圾,讓南京市面煥然一新。
除此外,南京城中的養濟院、漏澤園以及惠民藥局,或是被重新建立,或是被整頓,相繼恢復了其應有的作用,給平民百姓帶來了不少便利。
同時,在南京城外建立了固定的施粥點,讓此前聚集於南京城附近的流民基本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今時今日的南京,說是永珍更新也不為過。
人們心裡明白,這都是朱媺娖的入主掌控南京城的緣故。
所以,對於朱媺娖,南京絕大多數百姓都是發自內心的擁護、愛戴——經歷了此前明末時期的混亂黑暗,百姓們更懂得安樂生活的來之不易,也更加的珍惜。
在南京城寓居了大半年的陳邦彥,對這座城市一個多月間的變化,可謂感觸良多。
今年開春,他向偽帝進獻了數萬言的《中興政要》無果後,雖頗受打擊,內裡卻又不甘心。
於是便留在南京,在友人的介紹下給一大戶人家做私塾先生。
不曾想,沒過幾個月,就見識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政變”。
此前,驟聞是一位公主監國率領大軍控制了南京城,陳邦彥還頗為擔心。
作為儒門讀書人,他和大多數讀書人一樣,覺得女子攝政並非好事,很可能會令大明徹底陷入混亂中,再無中興的希望。
可此後南京城所發生的種種變化,無疑說明他想錯了。
待到監國公主與揚州大敗十數萬清虜的訊息傳回來,令整個南京城陷入狂歡中,陳邦彥便徹底改變了想法。
他覺得,或許這位監國公主真的能帶領大明中興!
過去的一個月,他一直都想找機會,走入監國公主或是其手下主要官員、將領的視線,獲得任用,卻一直都沒找到機會。
不過,眼見清虜大敗,國事漸好,他對做官倒也不像以前那麼急迫了。
知道今日乃是公主登基為女帝的大喜日子,他便向主家請假,到街上觀看。
主家同樣準備到街上參與大典的慶祝,自然是欣然給假。
城中的幾條主街都已被軍隊半封鎖——據說為了慶祝今日的大殿,會在皇城內、午門前舉行閱兵儀式。
參與閱軍儀式的軍隊,會從南京城西北角的軍營出來,經過城內幾條主街道,前往皇城。
監國公主手下的各支軍隊都將參與。
陳邦彥來到一條主街附近時,卻發現街邊已經聚滿了百姓,人頭攢動。
待好不容易尋著一個易於觀望的位置,他卻不由看向皇城方向,心想:此時大明的第一位女帝應該正率領著文武百官在祭告天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