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想著重慶布政司之事時,馬士英起身道:“啟稟監國,若財政部暫時只在南直隸、重慶試行新政,戶部的新職司恐怕也只能先在這兩地試行。

因此,在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湖廣、陝西地仍需派駐戶部清吏司官員,令其照舊收稅。”

這便是對新政做查缺補漏了。

朱媺娖聞言點頭,“確實該如此。”

接著,朱媺娖便和閣臣及兩部下屬官員對財政部商稅新政的具體事項進行討論。

這些細務反倒更耗時間,待諸事大體定下,已然到了午時初。

臨散會時,朱媺娖又道:“今日還有一事,需請各位閣臣參議。本宮理政以來,覺得各布政司稱呼頗不便亦不實,不如取元時行省之‘省’字替之。諸卿以為如何?”

眾閣臣聽了先是一愣,隨即便紛紛表示同意。

這個名稱上的改動如此順利,不僅與朱媺娖威望高有關,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大明最初以承宣布政使司制替代元朝的行省制,是因為明初實行的制度已有幾分軍政檢法四權分離分離的雛形。

其中,布政使司主管政務,按察使司主管刑名,御使主管監察,唯衛所軍主管軍事之餘又有相當的軍政法方面的獨立權力。

至於主管一省軍政大權的巡撫是後來慢慢形成的官職,到嘉靖年間才算正式確立為二品封疆大官。

而到了明末時期,巡撫至少主管一省軍政法三方面大權,事實上已經同元朝主管一個行省的封疆大吏沒太大區別。

朱媺娖如今建議將“承宣布政使司”更名為“省”,反倒是名副其實了。

當然,閣臣們也知道,隨著朱媺娖對朝廷各部門改革的深入,新政漸漸涉及全國地方,巡撫職權最終將會被重新壓縮到與明初“布政使”差不多的範圍。

等到那時候,地方督撫想要反對,恐怕也不敢了···

因為朱媺娖並未說明讓鄭森什麼時候入職,他便拖到了次日下午才進入紫禁城,在武英殿後殿找到秘書處。

進來後,瞧見裡面都是些女子,他還以為走錯了地方,便準備退出去。

在外面重新向充當守衛的御林軍問明情況,得知此處確是秘書處所在,鄭森這才硬著頭皮進去。

只見裡面足有十名女子在忙碌著。

或是在整理奏疏、文書,或是在抄寫著什麼。還有四人各自佔據一張桌子,桌上放著一古怪匣子,在滴滴滴地撥打著,奇怪無比。

這讓鄭森更緊張了。

就在他想著怎麼開口時,一位氣質清雅、容顏昳麗的女官起身問:“閣下可是監國新錄用的秘書鄭森?”

“正是。”鄭森拱手應道。

女官笑著回禮,“我是秘書劉淑英。”

“劉秘書有禮了。”

“靠西牆這四位乃是從蜀王府跟隨監國的舊人,現為電訊處女官,並非我們秘書處之人,只是暫時與我們在一處辦公。”劉淑英主動替鄭森介紹起來。

至於“辦公”這類偏現代的詞彙,自然是跟朱媺娖學的。

電訊處的四位電報員聞言都起身向鄭森行禮,鄭森連忙還禮。

“與我同在東邊的這五位,皆是秘書處文員,日常負責一些抄錄、傳訊、彙算之類的事情。”

魏瑤及另外四位近日從南京宮人中選拔出來的宮女也一起向鄭森施禮。

鄭森再次還禮。

劉淑英又道:“你我目前主要負責給一些需監國閱覽的奏疏、文書進行整理、分類,貼上註明要點的條目,好方面監國查閱、處理。

此外,便是辦理一些監國交代的事情,多為文書之事。

對了,那裡已經為鄭秘書安排了桌椅,至於事務方面,可以慢慢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