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可以說是南明乃至整個明末的一大勢力,郝光明自然早就帶著朱媺娖研究了鄭家,對鄭家各個人物也瞭解頗深。

此時的鄭芝龍已經42歲,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富可敵國。

因此,他沒了早些年的進取心,只想守著大員、福建以及海上的一畝三分地,舒坦地做個土皇帝。

當然,作為曾經縱橫大海的海盜王,即便安於享樂,他也不忘記政治投機,或者說這一時期他最喜歡的就是搞政治投機。

不論是此前歸順大明,還是後來受弘光帝封爵,以及再後來扶持隆武帝繼位,再到投降清國,都是如此。

所以,對於鄭芝龍瞭解“南京之變”及“揚州之戰”後,會有什麼反應,朱媺娖和郝光明是有過揣測的。

從目前來看,鄭芝龍的反應正在他們揣測的範圍內。

因此,朱媺娖便選擇了當初跟郝光明討論此事時商議的應對之策——暫時接納鄭家,看能否憑藉大明龐大的體量,兵不血刃地消化鄭家。

如果不能,以後再說。

反正她有這麼大的金手指在,即便後面鄭家跳反,她也有辦法對付。

當然,最好還是別弄到鄭家跳反——按照目前的趨勢,鄭家一旦選擇“投效”她,過個幾年,即便鄭家發現根本利益受到威脅乃至損害,也無力反抗,甚至是不敢反抗了。

鄭鴻逵並不知眼前龍椅上這個少女已然將鄭家視作盤中餐,聽朱媺娖表示鄭芝龍為南安伯,也同意整編他麾下的水師,心中是大大鬆了口氣。

最初,揚州之戰還未發生時,鄭鴻逵在鎮江聽到關於監國公主的一些傳言,是不相信的。

不過,當後來朱媺娖率領大軍順江東下前往揚州時,鄭鴻逵手下人探查到其水師及邊防軍、禁衛軍的強大實力後,就對朱媺娖感到深深忌憚了。

只因女子監國,以及女子繼位為帝這種事實在太過玄乎,鄭鴻逵才沒有立即來向朱媺娖表示投效,而是去信將“南京之變”及其所知的朱媺娖部分資訊告知鄭芝龍。

不待鄭芝龍回信,“揚州之戰”的結果就傳到了鎮江。

鄭鴻逵聽聞朱媺娖一戰殲滅十數萬清軍,其中更有數萬八旗兵,既震驚又恐懼。

怕朱媺娖瞧他不順眼,找個理由來消滅了他的水師,他便先帶著水師退出了長江,到海上去了。

直到後來聽聞了更多關於朱媺娖的事,又和鄭芝龍溝通了一番,才有了他代表鄭家來南京表態的事。

他本以為朱媺娖軍威強盛,還有神秘光環在身,會對鄭家提出什麼苛刻條件,比如說讓鄭芝龍來南京之類的。

沒想到朱媺娖不僅沒提什麼條件,反而表示會認可鄭芝龍“南安伯”的爵位。

這自然是讓原本心懷忐忑的鄭鴻逵大喜過望。

至於說將他麾下的水師交給朝廷整編,卻也並非完全是為了滿足朱媺娖的胃口,還有別的算計,那就是鐵甲戰船!

這次來南京,他雖未能登上鐵甲戰船,卻也隔著百多步看過。

只見那幾艘四百料的座戰船當真全身包裹著鋼鐵,吞吐煙霧,無風無槳亦能航行,堪稱神異。

甚至鄭鴻逵都要相信,朱媺娖確實是仙女下凡,而這鐵甲戰船乃是其從天上請下來的寶物了。

因為,他出自鄭家,各種各樣的船見得多了,卻也想不通那鐵甲戰船是如何無風無槳便能航行的。

若他麾下水師接受朝廷整編,成為長江水師一樣的經制之師,即便無法獲得一艘鐵甲戰艦,上去觀摩一番想必是沒問題的吧?

只要讓他的人上去看了,他相信憑藉鄭家的造船能力,便能仿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