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英家在吉安府安福縣,宋應星則家在南昌府奉新縣。

兩地都有水路通達,因而李思明是先往吉安府找到劉淑英,回程時再找的宋應星。

此時劉淑英已經歷了結婚、生子、喪夫三件人生悲喜大事,其子亦有兩三歲。

這種情況下,她自然沒那麼容易相信李思明,並跟著走。

好在李思明早有準備,不僅攜帶有朱媺娖的諭旨、太陽能手電,更獲得了江西總督袁繼鹹的書信。

得見了袁繼鹹的書信,又打聽到監國公主的大軍確實曾過九江,劉淑英才決定跟李思明來南京。

至於宋應星,因為其訊息更靈通,早就獲知了朱媺娖在湖廣做下的種種大事,李思明只用諭旨和錦衣衛的身份,便讓他同意來南京了···

朱媺娖讓女兵搬來凳子,示意兩人坐下,這才看向宋應星,道:“本宮已拜讀過長庚先生的《天工開物》,其中記載了我大明農業、手工業的各種技術,實乃工農百科鉅著啊。”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是在崇禎十年首次發行的。

但在明末這個時期,若是誌異之類的娛樂文學,或者與科舉有關的著作,尚且可能賺到稿費。

可如《天工開物》這種宋應星因個人興趣編寫的百科類書籍,卻是自費刊發。

宋應星雖出自士紳家庭,卻也不會用太多錢來刊印這本書,此前多是送一些給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是放在書店中寄賣。

但還是那句話,《天工開物》既不關乎科考,又不如有趣,自然是沒多少人買的。

因此,聽朱媺娖說拜讀過《天工開物》,還一副很推崇的樣子,宋應星既驚訝又激動。

作為一個讀書人,誰有不希望自己的志趣、所學,為上位者認可,乃至推崇呢?

甚至許多讀書人一生的追求也不過如此罷了。

宋應星沒想到,他就這麼達成了很多讀書人一生所追求的目標。

他站起來,激動之色難掩,“那只是草民興趣之作,連雜學都算不上,於國無用,如何能當得起監國如此誇讚,草民實在惶恐。”

激動、高興之餘,宋應星是真的惶恐。

就好像當初被朱媺娖當中誇讚的陳於階一般,宋應星也擔心他成了被儒林視為以奇技淫巧之學倖進的小人。

朱媺娖含笑道:“長庚先生真心認為《天工開物》所記載的農業、手工業種種技術於國無用嗎?”

宋應星猶豫了下,道:“奇技淫巧,或有小用,但確實與治國大道不沾邊。”

談到這裡,朱媺娖並不想跟宋應星來一場辯論,廢太多口舌。

她轉而道:“兩位一路來南京,應當聽過本宮的一些傳聞吧?”

做官做到知州,又辭官歸鄉的宋應星聞言仍帶著遲疑神色。

劉淑英想起了聽到的種種傳聞,卻露出好奇神色,道:“民婦確聽過一些,只是難辨其中真假。”

朱媺娖笑道:“本宮能有今日成就,確實是因為受天命所衷,授予了往來後世的大神通。”

說完,朱媺娖直接在兩人面前消失,不一會兒又帶來了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