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二月闖軍劉芳亮攻佔懷慶府,將要東進衛輝時,朱常淓就果斷棄城,攜帶部分財產南逃。

他先是逃到無錫,又因南京諸大臣欲立其為新帝輾轉到南京。

可惜最後卻是獲得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及馬士英支援的朱由崧繼位為帝。

因朱常淓是朱由崧近支叔輩,又有天下讀書人看著,朱由崧倒也沒對他怎麼樣,反而將他與其他諸如楚王、唐王等藩王都移藩於杭州。

不過,針對朱常淓移藩之事朱由崧只給了一萬兩銀子。

且眼瞧著大明江山不行了,朱常淓身份又極為敏感,所以他到了杭州後,地方官府根本就不搭理他,對建立潞王府之事也一拖再拖。

所以,眼下朱常淓實際處在寓居杭州的狀態。

當然,作為一位藩王,且還是帶著相當部分財產南下的,即便是寓居杭州,朱常淓也過得十分舒坦,甚至頗有種衛輝遠不如杭州的感覺。

即便被杭州官府忽視,沒得到藩王應有的尊榮,朱常淓也把小日子過得頗為瀟灑。

再聽到從南京傳來的各種關於朱由崧的話題,如“童妃案”、“妖僧案”、“太子案”,以及東林、閹黨黨爭,各鎮軍閥不尊號令等等。

朱常淓甚至覺得,幸虧當初他沒成功當上皇帝,不然如今在南京為這些事煩惱困擾的就該是他了,哪裡能過得像現在這般快活?

可是,自前幾日從應天府傳過來一些傳言、訊息,他逍遙快活的日子就一下子沒了。

哪怕那些傳言很多在他聽來都很不可思議。

如,先帝崇禎之女,坤興公主自任監國了。

又如坤興公主領十萬大軍攻陷了南京城,鳩殺了朱由崧,要自己當女帝了。

還有傳言說,坤興公主會妖法,控制了南京滿朝文武,進而控制了整個南京城,甚至連左良玉的八十萬大軍都被她的妖法打敗了···

朱由崧雖然不懂政事、不通庶務,只知道搞藝術、制琴、修指甲,卻也覺得上述傳言太過荒謬,不可信。

可是,有些人卻從這些或是模糊、或是虛誇的傳言中斷定南京有變,弘光帝位不保,因此來攪亂了他的藝術生活。

偏偏他如今是寓居於杭州,又沒了藩王的威風,有些人想不見都不行。

這一日,他便被陳洪範以品鑑琴譜、書畫為由,邀請到了一個園子中。

結果到了地方,他才發現除了陳洪範,還有兩個大人物。

一是現任浙江巡撫張秉貞,一個是前左都御史、而今賦閒在家的大儒劉宗周!

此外還有幾位他不認識的,看樣子要麼是賦閒於杭州的官宦,要麼便是某些人的幕僚。

當然,能與他同處一個亭子的,就陳、張、劉三人而已。

這下朱常淓才醒悟:他就說嘛,陳洪範一個武夫哪裡來的雅興請他品鑑書畫、棋譜,原來不過是借名邀他過來議事而已。

他想轉身直接離開,卻又怕得罪了張秉貞、陳洪範。

張秉貞作為現任浙江巡撫,在杭州有多大能量且不說;即便是陳洪範這個自天啟年開始便幾度沉浮的武夫,其家族如今在杭州也頗有勢力。

如果這兩人記恨上他,他以後的日子可是無論如何都瀟灑不起來的。

倒是劉宗周這個名氣極大的大儒,他並不怎麼怕。

“潞王殿下愣著做什麼?快些進來坐呀。”在朱常淓猶豫時,陳洪範卻是直接將他拉進了亭子中。

這下朱常淓更不好離開,便道:“不是說今日品鑑書畫、琴譜嗎?”

陳洪範陪著笑道:“殿下稍安勿躁,書畫、琴譜可以稍後再品鑑。

眼下有件關乎我大明江山社稷安危的大事,卻是急需殿下來做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