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七八十息後,張存仁大營又捱了第三輪開花彈。

這一次所剩無幾的炮手、銃手沒再被特殊照顧了,反倒是營地中的柵欄、拒馬、箭樓等防禦設施遭了不少炮彈,損毀過半。

張存仁在一牛錄親兵的保護下,直接退到了大營北面,瞧見營地中煙火處處,甚至一些營帳都著了起來,不禁喃喃道:“這該如何打?”

偏偏這時派去前面觀察敵情的親兵跑過來大聲道:“將軍,明軍到營外了!”

張存仁一個激靈回過神來,立即對一親兵道:“速速去恭順王營中求援,讓他至少派三千兵馬過來!”

“嗻!”

清軍在城南主要佈置了五座大營,以北三、南二的方式排列。

根據此前的軍事會議,在北邊正中間的孔有德部,主要負責以炮火壓制城牆上的守軍,以及監督綠營軍攻城,還有就是隨時支援南邊的兩座大營。

所以張存仁才第一時間找孔有德求援。

待親兵打馬北去後,張存仁立即帶著親兵回到營地,以應對攻營的明軍。

他身邊這一牛錄親兵,堪比滿洲八旗白甲兵,是可以作為依賴的。

何況之前的炮擊中,三千步甲折損並不算大。

因此,在張存仁看來,依據營中剩餘設施、溝壕,是可以抵擋明軍一陣子的。

結果他才進入營中,就又聽到一陣炮響,嚇得他一個激靈,好險沒摔個狗吃屎。

‘這個時候明軍竟然還敢發炮?不怕誤傷友軍嗎?’

他心中先這麼想,隨即就意識到炮聲不對。

“將軍,是虎蹲炮,明軍帶了好些虎蹲炮來攻營!”前面一個親兵跑回來道。

張存仁當即登上旁邊一輛大車,墊著腳向南眺望。

他這裡本就地勢較高,又站在車上,倒是真將外面的明軍看得清清楚楚。

這些明軍都穿著以前那種布面甲,又在外面套了一件札甲,倒是頭盔仍以毛氈制的飛碟帽居多。

將並非那些身著板甲、鐵飛碟帽的明軍,張存仁稍鬆口氣。

隨即便注意到了那些被明軍或抗或抱的虎蹲炮。

他發現這些虎蹲炮都明顯反光,看著口徑不小,卻跟三十多斤的小口徑虎蹲炮一般,讓明軍能抱著跑起來。

嘶,莫非明軍虎蹲炮都是精鐵(鋼)所制?

這一猜測,讓張存仁倒吸了一口涼氣。

隨即又疑惑。

明軍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有錢,又這麼捨得花錢在軍備上了?

按他的瞭解,即便大明朝廷真撥出了軍費,也該被下面經手的官員及大小軍頭瓜分大部分啊,怎麼能用到了實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