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棟率領大軍趕到揚子津渡口立即開始就著小鎮佈置防禦工事。

他專門讓李元胤到前面去遲滯黃得功前軍行進速度,便是準備在揚子津到三灣一帶藉著地形跟黃得功打兩仗。

他自知麾下兵馬戰力、數量皆不如黃得功所部,自然要依賴防禦工事。

如此,將地點選在揚子津渡口的小鎮便於他頗有利了。

李成棟記得去年他第一次率領騎兵來到揚州時,這個小鎮還頗為繁華。

此時鎮子卻破敗無比,百姓早就逃得沒剩幾個了,倒是野狗、狼、烏鴉等以屍體為食的動物不少。

便連野草都從石板縫中長出來,深沒腳踝。

他自少年時便跟隨高傑做流寇,這般破敗的景象見得多了,並無絲毫感慨。

打馬在鎮子中走了一圈,他便下令道:“把能拆的都拆了,依託鎮子建立矮牆、望樓!”

“是!”

身邊幾個傳令兵應了,便奔出到各部傳達命令。

很快,已經達到鎮子的各部將士及隨行民夫就忙碌起來——準確說是將士們驅趕著民夫幹活。

李成棟視察時瞧見這一幕,立即喝罵起來,“都什麼時候了?還在裝大爺?

不一起幹,把防禦工事儘快建立起來,等敵人來了你們拿頭去頂嗎?!”

隨即,李成棟下嚴令,讓各部將士也動手,以最快的速度建立防禦工事。

隨著三萬多將士,兩萬多民夫陸續進入揚子津小鎮,很快一個以小鎮為依託的大型防禦工事便有了些模樣。

不過距離李成棟滿意的程度還差得遠。

這時候有一小隊哨騎帶傷倉皇從南邊奔來。

為首的小旗尋到李成棟,便滾下馬稟報道:“總鎮,黃得功的兵馬距離此處已不足三里了!”

“什麼?”李成棟聽得一驚,“他怎麼來的這麼快?我不是讓元胤前去騷擾了嗎?”

沒有人回答李成棟。

“沒用的東西!”

罵了李元胤一句,李成棟便往鎮子南街口趕去。

這個小鎮因揚子津而形成,只有東、南、北三條街。

既然要應對南面來敵,南街口自然是建立防禦工事的重點,此時街口幾座建築已經改成了簡易箭樓。

李成棟登上箭頭往南一看,不禁眉頭深皺。

只見旌旗招展,塵土飛揚,黃得功的兵馬果然已經不足三里了。

於是對傳令兵道:“讓炮隊準備,待他們靠近兩百步時,便給他們來一輪狠的!”

“是!”

誰知傳令兵才應下,他就瞧見黃得功的兵馬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