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英接連喜悅之下,難免得意過頭,忍不住道:“監國,臣為阮大鉞求個情,他雖出言不遜···”

“阮大鉞的事你就不必講了。”朱媺娖卻是直接打斷馬士英的話,“有些人本宮能饒,有些人不能。有些人本宮可用,有些人則絕對不會留他在朝堂。”

馬士英聽了一時楞然,滿心不解。

朱媺娖好像明白他所想,又道:“今日你抽個時間來御船覲見吧。”

馬士英回過神來,忙應道:“是。”

···

御船上。

朱媺娖結束對講會議不久,便見連翹過來道:“啟稟監國,劉芳亮、馬寶已帶到御船下。”

當初劉芳亮帶領三萬多順軍入武昌府想要襲擊朱媺娖,被她一戰擊敗,俘虜了兩萬好幾千人。

但說起來,這三萬順軍中的高階將領除了制將軍劉芳亮,便是兩位威武將軍及十名都尉了。

當初金口鎮一戰,兩名威武將軍全部被朱雀營的女狙擊手當場射殺,便是那十名都尉也戰死大半,僅剩四人。

另外三名都尉早已向朱媺娖表示效忠,如今就只剩劉芳亮、馬寶這兩位後世最有名的沒表態了。

朱媺娖準備速戰速決,便道:“將他們都帶到甲板上吧。”

“是。”

很快,朱媺娖便在御船上見到了劉芳亮、馬寶。

說起來,這還是兩人第一次見到朱媺娖——想到當初他們率軍繞後突入武昌,不計代價地攻擊金口鎮,想要擒殺朱媺娖,卻連朱媺娖的面都沒見到,如今卻以俘虜之身相見,不免感慨不已。

半個多月的俘虜生活,終究是磨去了兩人不少傲氣。

見到朱媺娖後,無需人提醒,兩人便略有勉強地躬身抱拳,行了個簡禮。

隨即劉芳亮就看著朱媺娖直問:“公主真能去往後世?”

過去半月,朱媺娖針對順軍將領和士卒的洗腦方式是不同的。

士卒那邊就是老一套,告訴他們,大明之所以會變成這樣,他們之所以遭受種種災難,除了天災連綿之外,便是朝廷中有貪官汙吏及種種不合時宜的制度。

如今朱媺娖監國,會設法抗災、賑災,會懲辦朝廷上下的貪官汙吏,會大刀闊斧地改變過去種種不好的制度,重新給他們及子孫後代太平安樂的生活環境。

但是這些需要他們同朱媺娖一起去奮鬥,才能夠實現。

絕大多數順軍士卒都是淳樸的,這一套大道理與切合實際的許諾,再加上電影等在明朝人看來近乎仙法的手段,便足以讓他們徹底改變想法,對朱媺娖死忠。

而在對待順軍將領上,除了上述手段外,還會更進一步,講明朱媺娖有往來後世的大神通。

乃至告訴他們,日後李闖必將敗亡,他們等大多數順軍將領最終會歸順南明,一起抗清。

這種手段,既是曉以民族大義,又是一種震懾,還有以命運之說洗腦的作用。

正是因此,劉芳亮才會一見到朱媺娖就如此問。

他其實已經相信了此事——無人機、對講機、電燈等種種不可思議的造物他都見過了,對於公主可往來後世又有什麼不能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