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劉宗敏初戰楊展(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歷史上不同,因為知道朱媺娖率領十萬兵順江東下,李自成怕被朱媺娖阻隔,弄成了被清軍、明軍夾擊的局面。
他便讓白旺等大順在荊襄的部隊,及小部分從陝西、河南撤到湖廣的部隊留守襄陽,抵禦追擊而來的清軍。
原本,李自成想著,倘若朱媺娖與左良玉沒打起來,他便依了朱媺娖此前在江陵的留言,就在荊襄之地抵禦清軍。
可當得知朱媺娖跟左良玉打了起來後,他便以為有可乘之機。
於是親率早就聚集於荊州的十幾萬軍隊,先破潛江,再下漢川。
若有機會,他還是想取江南為大順根基。
畢竟,如果他被清軍、明軍侷限在荊襄之地,便如之前宋獻策在荊門所講的一樣,再無爭奪天下的機會了。
只是,他心中對朱媺娖其實有著很深的忌憚——別看他在牛金星、宋獻策以及其他屬下面前表現得很自信,實際很擔心武昌一戰會失利。
若僅僅是武昌失利便罷了,他更怕襄陽也守不住,那時他可就徹底沒了進退之地。
真到了那一步,恐怕他即便想選擇一方投降歸順,也沒有活路,介時怕是唯有戰死才是他的歸宿。
出於這些考慮,即便眼下人在漢川,李自成卻仍掛記著襄陽的情況。
可惜,襄陽到漢川即便有水路直達,訊息傳遞過來也需要一兩天。
···
次日中午。
走漢水南邊的劉宗敏部最先和駐紮在漢陽鎮外面的楊展所部相遇。
此時楊展率領的不僅有邊防軍第三鎮,還有邊防軍第四鎮的兩個營,總計一萬九千人。
劉宗敏則率領著三萬六千多兵馬,其中順軍精銳一萬餘,其餘兩萬多也算得上敢戰之兵。
當然,這裡所說的順軍精銳也就是比原大西軍、左軍精銳略強些許而已。
至於真正的百戰勁卒則只有劉宗敏身邊的一千多親兵。
因為劉宗敏並未如歷史上一般,在潼關之戰中受傷,而今率領的軍隊又比楊展多,故而雙方遭遇後,劉宗敏便有一種戰而勝之的信心。
他登到高處,眺望了一番楊展布置在漢陽鎮外的軍陣,便對左右親衛、將官笑道:“這夥明軍瞧著軍陣確實比尋常明軍嚴整很多,稱得上精銳。
但那又怎麼樣?當年孫傳庭那麼厲害,他訓練的陝甘三邊精兵都被額們打垮。
額們甚至連清軍都能鬥一鬥,雖未有過大勝,小的戰鬥中卻也能互有勝負。
而額們眼前這些明軍,不是四川的,就是南方的,肯定不如北方明軍厲害。
瞧著披甲挺多,但最後肯定都會成為額們的戰利品。大夥兒說是不是?”
劉宗敏這番話雖然水平一般,卻屬於戰前鼓舞士氣的必要講話,左右當然不會讓他冷場,當即一個個應和起來。
“是,汝侯說得對,這些明軍八成都是繡花枕頭,瞧著光鮮,一打起來就垮。”
“咱們都是征戰十幾年,打老了仗的,如何會怕這些南方的明軍?”
“汝侯趕緊下令開戰吧,這次額定然殺狗官軍哭爹喊娘,跪地投降,再讓他們自己剝下盔甲、衣裳!”
“哈哈,那明軍可不都要曬鳥了?”
“哈哈哈···”
大笑聲從劉宗敏身邊聚集的眾將領處傳開來,周圍的順軍將士聽見,心中也越發的輕鬆起來。
和明軍打,不僅是順軍將領們有信心,普通將士也有信心。
再加上此前在潛江曾大敗馬進忠、王允成的五六萬軍隊,此時順軍對戰明軍還是相當有心理優勢的。
劉宗敏見軍心士氣可用,當即下令擊鼓開戰。
至於說李自成的命令,讓他到江邊後尋機從側翼襲取漢陽鎮,他是這樣理解的:明軍才兩萬人不到,他卻有三萬多“精兵”,這就是襲取漢陽鎮的最好機會。
此時若不戰,等明軍增援漢陽鎮,可就失了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