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下面為您背誦徐錫鱗的《出塞》。”

“軍歌應唱大刀環,勢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聽完,紅娘子如有所思地道:“這首詩聽著不錯啊,俺都能懂一部分,也挺有氣勢。”

李巖則感慨道:“真沒想到後世人還能寫出這樣具備漢唐雄風的詩來,怪不得敢與王昌齡的邊塞詩同名。

公主可知這徐錫鱗是個什麼樣的人?想來即便不是戍邊將領,也是有過從軍經歷的文人吧?”

朱媺娖其實也挺好奇這個後世詩人的履歷。

另一邊郝光明同樣如此,於是就上網檢視了徐錫鱗的資料,念給朱媺娖聽。

朱媺娖這邊則又斟酌著說給李巖聽。

她道:“此人既不是戍邊將領,也不是有從軍經歷的文人。

事實上,他是後世清末的反清志士,曾刺殺了清庭一省巡撫,之後攻佔城內武器庫起義,可惜失敗被殺。”

知道徐錫鱗是什麼人後,李巖不僅和紅娘子對視了眼,彼此都頗為驚訝。

他沒想到這徐錫鱗竟然是他們的“同行”,都是反賊。

只不過他們反的是大明,而徐錫鱗反的是大清。

這時朱媺娖又道:“後世反清可比兩位此時反我大明難太多了,那時火槍、大炮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威力比現在大太多,已非血肉之軀可抗。

可即便如此,清末反清志士仍舊一次次起義,前赴後繼,九死不悔,兩位可知道為何?”

紅娘子冷笑一聲,道:“還能為何?狗官府都一樣的德行,橫徵暴斂,魚肉百姓,逼得俺們老百姓沒活路了唄。”

朱媺娖搖頭,“不止如此,因為從我們大明到大清,這個世界其實正在經歷著一場三千年所未有的大變局。

這個世界,指的是我大明及海外的諸多方國。

那些方國有些正在經歷變革,有的已經革新成功,在海外各地開疆擴土,擄取他國利益。

如將紅夷大炮賣給我們大明的紅夷,便是其中之一。

清末,這些海外夷人經過兩三百年的發展,很多都擁有了極其厲害的火槍、大炮、艦船,橫行世界各地,搶掠、壓迫那些武力不如他們的國家。

清庭因為是以少數統御以我漢人為主的各族億兆百姓,在得天下之後,便遏制火槍、火炮等武器的發展,又極盡愚民之策。

因此,在清末我神州先後被海外的夷人大炮鉅艦攻破國門,逼得清庭割地賠款,與這些夷人國家簽訂了無數恥辱條約。

甚至,就連後來的日本,也即是倭寇所在國家,都能逼得清庭割讓大片領土,賠付白銀超兩億兩。

那時,清庭其實已經成為了海外各夷國剝削我神州百姓的鷹犬、幫兇。

後來連京城都被八國聯軍所攻破,讓夷人衝入京城大肆燒殺搶掠,連清庭數代帝王所建造的兩座恢弘皇家園林都讓搶掠一空、燒成白地。

夷人的國家甚至在京城建立國中之國,不受法律約束,肆意欺辱我神州百姓,乃至將我神州百姓與狗等同!

你們說,要是你們活在那個屈辱的時代,是否會不顧一切的反清?!”

李巖、紅娘子聽完,都緊皺眉頭,一時無言。

紅娘子是有些難以理解朱媺娖這番話。

畢竟她並未接觸過外國人,在她眼中,這天下就一個大明。

她很難想象到自己國家被諸多其他國家欺辱的情形。

倒是倭寇的事她曾聽聞過一些。

李巖見識廣,讀書多,卻是能想象出清末的情形。

想一想,若是大明被周邊如蒙古、朝鮮、日本、安南這些方國欺辱到割地賠款,甚至幫著這些外國剝削大明百姓,那他怕不是氣得要將牙都咬碎了,死也不會和這樣的朝廷苟同。

而和後世的清庭一比,大明如今雖然也讓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中,卻是天災佔據主要因素。

並且大明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崇禎這位皇帝甚至在京城被攻破後寧願自縊殉國,也不肯投降,明顯比清庭有骨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