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長江水師,御船朱雀!(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了朱媺娖的話,郝光明不禁尷尬一笑。
他確實沒有愧疚,畢竟朱媺娖在明朝已達到可婚配年齡,又是崇禎許配給他的娘子。
但朱媺娖的年齡在大華國這邊也確實未成年,所以他對此事是有點心虛的。
在加上崇禎去年三月才過世,朱媺娖心裡壓著興復大明的重任,郝光明雖然與她相戀, 卻始終沒有走到最後一步。
當然,其中還有郝光明為朱媺娖身體著想,怕朱媺娖太早懷孕的緣故。
朱媺娖見郝光明尷尬,不搭話,便一笑自顧地看起紅娘子擬寫的出征人員名錄。
其實這件事朱媺娖同樣早就跟李巖、紅娘子等人商討過,並定下了前往南直隸的主要將領及軍隊。
紅娘子將這份奏章拿來給她看, 不過是走個過程,讓她確認確認一遍罷了。
此去南直隸, 一路幾乎都是坐船, 即便到了南直隸那邊,戰鬥也多在河流較多的黃淮地區,不太適合騎兵作戰。
因此,御林軍中的驍騎營她只准備帶一千人。
朱雀營則帶四百人,虎賁營帶三千人,神機營帶三千人。
一百朱雀營女兵及兩千神機營兵、兩千驍騎營留守蜀王府,分別聽從費珍娥、方正化調動。
以上所述兵馬都指的是正兵,除朱雀營外,神機、虎賁、驍騎三營算上輔兵的話,隨行人數其實還要翻倍。
也即是,御林軍隨行的共有一萬四千四百人。
然後便是紅娘子統領的禁衛軍第一鎮,劉文秀統領的禁衛軍第二鎮。
曾英統領的邊防軍第二鎮, 楊展統領的邊防軍第三鎮。
四鎮兵馬共計四萬八千人。
另有新組建的水師第一鎮、第二鎮。
及其他隨行的後勤、雜務人員近萬人。
預計此番出征總人數將達到十萬!
其中作戰的軍隊雖只有七鎮多一點,但其中最差的也是過去大明官軍、農民軍中的精兵層次,更有近半兵員為百戰勁卒!
再加上精良之極的裝備,甚至是超出時代的武器, 朱媺娖對此番南直隸之行可以說是信心十足!
···
崇禎十八年, 正月二十五日。
成都府新津港口,帆布如雲,幾乎遮蓋了岷江這一段的江面。
兩邊江岸則分佈著一座座營盤,旌旗亦有遮天蔽日之感。
此時,港口處上百官吏正在為朱媺娖送行。
作為一方君主,出行乃頭等大事,因此哪怕朱媺娖一再要求簡單辦,仍是在港口耽誤了半個多時辰才登上她的御船。
朱媺娖此番率軍前往由水路前往南直隸,呼叫各種船隻有一千多艘。
因為航行主要經過長江中上游區域,所以基本都是平底船。
這些船隻中最顯眼的,無疑便是五艘蒸汽鐵甲戰船。
其中,朱媺娖的御船乃是由一艘四百料的平底戰座船改造而成的。
戰座船則是由樓船發展而來,高大巍峨,形象、氣勢近似樓船,卻比樓船更穩,不像樓船那麼容易傾翻。
而朱媺娖的御船則在此基礎上又做了提升安全性、舒適性的改造。
船頭至艄尾近長達九丈,船肚寬三丈三,船首及船艄則明顯比船肚窄,寬都不過兩丈。
船底直船頭無板處長有六丈多(指船底至船頭的斜邊長, 並非是船高),船頭直深則僅有五尺多。
艄尾則因加裝了螺旋槳、蒸汽機,要更寬、更低深一些。這一點倒是與正常的樓船、座戰船有著明顯的差別。
船肚處船底至甲板,直深九尺,但若從外部看,船肚處船底至船沿則高有一丈六尺。除船隻因加裝了鋼板底板較厚外,船舷處的護牆便有近一人高。
船底被分成九個水密倉,中間的五個倉又被分割成雙層,下層很低矮,只裝適量沙袋壓倉,上層則存放糧食、火藥、乾柴等物資。
當然,這些物資肯定是分門別類,各自單獨存放,極有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