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旁邊的兩個遊擊聽了立馬識趣地應和——

“王總兵說的是。”

“如此精兵,只配發一杆火槍,確實愚蠢。”

這兩人才說完,下面的一千火槍兵就開始演練了。

只見其每哨一排,每排250人,兵與兵只間隔半步遠,成為一個頗長的密集陣列。

隨著第一排的哨長揮動小旗,這250人立即端著長槍成排向前走,到了距離一排披著多層破舊布面甲的稻草人六七十步遠處。

這時哨長用掛在脖子上的一個小玩意兒,吹出了刺耳的哨聲。

250人立即一起扣動扳機。

啪!

清脆的槍響震徹校場。

白煙嫋嫋中,七十步外的披甲稻草人大半都被打爛!

王應熊、王祥等人見此還來不及驚歎,就見第二排火槍兵越過了第一排,隨著第二個哨長吹出刺耳的哨聲,再次一起扣動扳機。

啪!

這一陣火槍齊射,彷彿打在了在場眾人的心上。

只聽脆響過後,六七十步外最前面的兩三百稻草人幾乎沒一個完好的。

隨後,四哨火槍兵上演了大明火銃兵百多年前的經典戰術——三段擊。

不過,以前火銃兵的三段很可能就真的只有三段。

一則是因為己方裝藥、打發等過程太慢,二則是打發距離太短。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受火繩影響無法排成真正密集的佇列,也就無法更高效的殺傷敵人,往往三輪之後仍有些敵人能衝到火銃兵陣前,進行屠殺。

這燧發槍則不同,陣列排得更緊密,一陣齊射殺傷力也更大。

而當幾排燧發槍手以三段擊輪番齊射,短時間內根本沒有敵人能盯著密集的鉛丸衝上來,如此便能連續進行更多輪的射擊。

何況,很快不少將領就看出了些更重要的東西——

“不會吧?他們這燧發槍竟然能打六七十步遠?!”

“確實不可思議,我們平常見的火銃三四十步仍有破甲威力就不錯了,六七十步打到甲兵身上根本造不成多大傷害。”

“你們注意到沒,他們裝藥、打發也很快,速度是尋常火銃兵的兩倍以上!”

“如此燧發槍,的確可稱軍國利器啊!”

聽到這些讚歎燧發槍的話,王祥覺得臉上有些掛不住了——畢竟他前面才嘲笑過燧發槍。

於是便強調道:“燧發槍再厲害,也總有被近身的時候,終究會被騎兵、步兵屠殺!”

他才說完,就聽見校場上率領該火槍的千總高喊:“上刺刀!”

此時,校場上佈置的一千稻草人已經被火槍兵打爛了七八成,自身兩三百還站著。

在千總喝令後,眾人便見這些火槍兵熟練地取出一根三稜槍刺,裝在了火槍槍管下方的卡槽上。

隨即在各自哨長的指揮下,對剩餘的披甲稻草人展開了近身刺殺。

雖然稻草人只是靶子,可身上的甲冑卻是真的。

可不論是一層甲還是雙層甲,或者是少數幾個做敵方將領裝扮的三層甲木頭人,在那散發著幽光的火槍刺刀下,全都被刺出了一個個窟窿!

這讓眾將領,乃至王應熊這樣的文官,都很容易想到,這種刺刀刺到自己身上會是個什麼結果。